tc
sc
en
最新文章
資深老師教你如何幫孩子完成幼升小銜接!
發表於
2019-06-21

曾有人把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比作高樓大廈的地基,如果幼兒園是地基下層的砂石,那小學則是地基中的鋼筋、水泥。而鋼筋水泥的穩固與否直接決定了這棟建築是「示範工程」還是「豆腐渣工程」。作為過來人,每位家長都知道小學階段的重要性,但是這個階段也是最讓家長頭疼的:家長抓得緊,讓這麼小的孩子拼命學習吧,太不人道了,也怕他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完全放手,讓他海闊天空自由發展吧,以後要是一事無成該怨誰?



其實,小學階段尤其是幼升小階段,家長就得狠抓,但是這個狠抓卻不是逼迫孩子使勁學習。那是要家長咋辦?漢鼎書院資深班主任、中文部的林美意老師開講啦!



Q1、5歲便入讀一年級,據您的觀察,這些孩子是否在校能自理?


答:當然能!要知道和幼兒園相比,小學的打開方式完全不同——孩子們上課時間長了、處處都有規矩要遵守。儘管如此,小朋友們在完成這個重要「身份」轉變時,基本都能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很好地適應學校生活,逐漸提升自理能力,順利完成幼升小的銜接。當然,每個孩子的發展不太一樣,有些會表現得比較成熟,有些則稍微緩慢一些,但到了第二學期,孩子們在自理能力方面都會有很大提升。



Q2、幼升小階段最常見的行為規範問題有哪些?是順其自然還是加以規範?


答:幼升小階段,不少孩子還停留在幼兒園那種以玩為主的校園生活中,無法快速適應小學生活。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情緒問題、對新環境無所適從等等,都是這一階段常見的問題。所以,在面對這些行為問題時,老師必須得適當、及時加以引導。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在課堂上坐不住、耍耍脾氣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乾脆順其自然,發展「天性」,等高年級再規範也不遲。然而,這類家長大多在孩子升到三年級以後,都會感歎:都是同一位老師上的同樣的課,為什麼我孩子的成績忽然比別人落後了那麼多呢?這其實和孩子平時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簡單來說,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心聽講,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所學知識,自然無法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一二年級學得淺,可能還看不出差別,等到了高年級,孩子的這種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糾正了。家長苦口婆心,孩子也未必會像小時候這麼聽話。所以,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孩子一生中對學習的「第一印象」,這個時候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對他們整個學習生涯產生積極且久遠的影響。



Q3、如何針對這些行為規範問題給予他們良好的引導?


答:孩子一旦出現行為問題,就要根據孩他們的情況,適當、及時地規範。為什麼是適當、及時地規範?因為5、6歲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不可能要求他們一步到位改掉所有的壞習慣,甚至他們中很多人對什麼是「學習」還一知半解。所以,第一步,也就是在幼升小銜接階段,我會不時在課堂上安排各種熱身活動和冥想練習,適當讓他們勞逸結合、交朋識友、舒緩情緒方面的焦慮,充分地融入到小一的學習生活中。



其次便是制定班規,老師會清楚地告訴孩子們書本怎麼擺放、如何收拾書包、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在孩子違反規定之前就把規定講清楚,一定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期待和理由。之後便是帶著孩子們每天不斷重複好的行為、及時制止他們不良行為,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同理,家長在家裡也應該制定適當的規則並有原則地執行。當然,這個過程說得輕鬆,操作起來確是需要大人足夠的耐心和悉心的引導。



而對於已出現的行為規範問題,老師和家長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正面管教。不要看孩子這麼小,其實他們的自尊心可強啦!大人的一句話,或許無心、或許有意,都可能擊垮一個孩子的自信心。所以,為了培養性格健全的孩子,各位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按捺住急性子和暴脾氣,在愛中管教小朋友,以和善的語氣、正面的詞句、清晰的指示去提醒、引導他們,而不是用命令式的語言威脅恐嚇他們。例如,有心急的小朋友總愛上課插嘴,那麼直接告訴他們「要先舉手再發言」,遠遠好過「不要插嘴!」同時,對於孩子一點一滴的改進,家長、老師都要及時表揚,「今天表現不錯,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這類語句,一定會讓孩子更有動力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的!



我還記著這屆小一第一學期剛開學的那個月,班上有個小女孩非常愛哭,幾乎天天都要哭好多次。有時課上老師帶著大家玩小遊戲,有的小朋友分數比她高,她就「哇」一聲大哭起來;有時課間別的小朋友玩玩具,她也想玩,但是小朋友不願分享,她也哇哇大哭;有時她排隊排到隊尾了,她也會哭。所以課堂的整體進度也常常因此被拖慢。我當時也及時和她父母和課任老師們做了溝通,孩子是不懂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為用哭的方式就能達到目的。但是長此以往,這樣的哭鬧就會慢慢轉變為大鬧甚至是胡鬧。所以,父母和老師不能一味縱容、順著孩子的意願,而是要耐心地用正面的語言勸導、鼓勵她。之後遇到她哭泣時,每一位任課老師都會告訴她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憑藉自己的努力達到目的。這個小女孩在第二學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她現在課堂表現非常棒,根本不需要我再做任何提醒。



Q4、低小部的孩子,除了行為習慣外,值得關注的重點還有哪些?


答:總的來說,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應該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二年級除了習慣與興趣的培養外,還要再注意一下孩子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從三年級開始,學生就進入了知識的系統性學習中,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分水嶺,也是一個兩極分化的階段。所以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如果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並能保持每日閱讀的好習慣,將能更好地銜接高年級的學習生活。



閱讀應該從小開始,3至6歲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黃金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的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複雜,對智力發展就越有益。七歲前學會閱讀,就會練成一種很重要的技能:邊讀邊思考邊領會。」對於低齡孩子來說,繪本就是帶領他們進入大千世界的最佳引路人——既能豐富他們的心靈,又能擴大他們的視野,還能薰陶他們對美的感受與追求。繪本題材天馬行空、創意無限,主題包羅萬象,而插圖風格可以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這樣的書,即便是非虛構類書籍,也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而每天閱讀,關鍵在於堅持,這樣才能讓閱讀習慣自覺養成。所以在漢鼎書院,孩子從一年級開始,便要加入「閱讀盒計劃」。舉例來說,一二年級的孩子除了課堂書本外,在一個月內就可以額外再讀12-15本故事繪本。當然,這需要家長的配合。在親子閱讀時,盡量讓孩子自己指字認讀。假如遇到晦澀的字詞,例如朝代、地名等,家長可以一言帶過,不用特意停下來解釋。孩子們只要能懂書本大意、能夠簡明複述內容、瞭解作者所要傳達的主旨即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學校都不在意學生書寫是否規範、筆畫是否正確。隨著電腦日益普及,不少學生都覺得,鍵盤上「敲字如飛」就行了,哪還用得著一筆一劃學習手寫字呢?但是,用筆寫字在日常的信息交流中仍有其實際需要。另外,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字乃人之衣冠」,就是從字裡行間,看出個人的性情和人格魅力的。所以,識字、寫字是一個人系統接受文化知識的開端,也是終身學習的基礎。而訓練孩子們中文書寫能力,老師和家長一方面要不斷糾正孩子們寫字與握筆的姿勢,另一方面要時不時講解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比如字的基本構成、筆順結構等。



最新文章
资深老师教你如何帮孩子完成幼升小衔接!
发表于
2019-06-21

曾有人把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比作高楼大厦的地基,如果幼儿园是地基下层的砂石,那小学则是地基中的钢筋、水泥。而钢筋水泥的稳固与否直接决定了这栋建筑是“示范工程”还是“豆腐渣工程”。作为过来人,每位家长都知道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但是这个阶段也是最让家长头疼的:家长抓得紧,让这么小的孩子拼命学习吧,太不人道了,也怕他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完全放手,让他海阔天空自由发展吧,以后要是一事无成该怨谁?



其实,小学阶段尤其是幼升小阶段,家长就得狠抓,但是这个狠抓却不是逼迫孩子使劲学习。那是要家长咋办?汉鼎书院资深班主任、中文部的林美意老师开讲啦!



Q1、5岁便入读一年级,据您的观察,这些孩子是否在校能自理?


答:当然能!要知道和幼儿园相比,小学的打开方式完全不同——孩子们上课时间长了、处处都有规矩要遵守。尽管如此,小朋友们在完成这个重要“身份”转变时,基本都能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逐渐提升自理能力,顺利完成幼升小的衔接。当然,每个孩子的发展不太一样,有些会表现得比较成熟,有些则稍微缓慢一些,但到了第二学期,孩子们在自理能力方面都会有很大提升。



Q2、幼升小阶段最常见的行为规范问题有哪些?是顺其自然还是加以规范?


答:幼升小阶段,不少孩子还停留在幼儿园那种以玩为主的校园生活中,无法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情绪问题、对新环境无所适从等等,都是这一阶段常见的问题。所以,在面对这些行为问题时,老师必须得适当、及时加以引导。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在课堂上坐不住、耍耍脾气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干脆顺其自然,发展“天性”,等高年级再规范也不迟。然而,这类家长大多在孩子升到三年级以后,都会感叹:都是同一位老师上的同样的课,为什么我孩子的成绩忽然比别人落后了那么多呢?这其实和孩子平时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简单来说,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讲,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所学知识,自然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一二年级学得浅,可能还看不出差别,等到了高年级,孩子的这种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了。家长苦口婆心,孩子也未必会像小时候这么听话。所以,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一生中对学习的“第一印象”,这个时候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他们整个学习生涯产生积极且久远的影响。



Q3、如何针对这些行为规范问题给予他们良好的引导?


答:孩子一旦出现行为问题,就要根据孩他们的情况,适当、及时地规范。为什么是适当、及时地规范?因为5、6岁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可能要求他们一步到位改掉所有的坏习惯,甚至他们中很多人对什么是“学习”还一知半解。所以,第一步,也就是在幼升小衔接阶段,我会不时在课堂上安排各种热身活动和冥想练习,适当让他们劳逸结合、交朋识友、舒缓情绪方面的焦虑,充分地融入到小一的学习生活中。



其次便是制定班规,老师会清楚地告诉孩子们书本怎么摆放、如何收拾书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孩子违反规定之前就把规定讲清楚,一定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期待和理由。之后便是带着孩子们每天不断重复好的行为、及时制止他们不良行为,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理,家长在家里也应该制定适当的规则并有原则地执行。当然,这个过程说得轻松,操作起来确是需要大人足够的耐心和悉心的引导。



而对于已出现的行为规范问题,老师和家长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正面管教。不要看孩子这么小,其实他们的自尊心可强啦!大人的一句话,或许无心、或许有意,都可能击垮一个孩子的自信心。所以,为了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各位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按捺住急性子和暴脾气,在爱中管教小朋友,以和善的语气、正面的词句、清晰的指示去提醒、引导他们,而不是用命令式的语言威胁恐吓他们。例如,有心急的小朋友总爱上课插嘴,那么直接告诉他们“要先举手再发言”,远远好过“不要插嘴!”同时,对于孩子一点一滴的改进,家长、老师都要及时表扬,“今天表现不错,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这类语句,一定会让孩子更有动力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



我还记着这届小一第一学期刚开学的那个月,班上有个小女孩非常爱哭,几乎天天都要哭好多次。有时课上老师带着大家玩小游戏,有的小朋友分数比她高,她就“哇”一声大哭起来;有时课间别的小朋友玩玩具,她也想玩,但是小朋友不愿分享,她也哇哇大哭;有时她排队排到队尾了,她也会哭。所以课堂的整体进度也常常因此被拖慢。我当时也及时和她父母和课任老师们做了沟通,孩子是不懂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为用哭的方式就能达到目的。但是长此以往,这样的哭闹就会慢慢转变为大闹甚至是胡闹。所以,父母和老师不能一味纵容、顺着孩子的意愿,而是要耐心地用正面的语言劝导、鼓励她。之后遇到她哭泣时,每一位任课老师都会告诉她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这个小女孩在第二学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她现在课堂表现非常棒,根本不需要我再做任何提醒。



Q4、低小部的孩子,除了行为习惯外,值得关注的重点还有哪些?


答:总的来说,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应该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二年级除了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外,还要再注意一下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进入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中,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所以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如果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并能保持每日阅读的好习惯,将能更好地衔接高年级的学习生活。



阅读应该从小开始,3至6岁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黄金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对于低龄孩子来说,绘本就是带领他们进入大千世界的最佳引路人——既能丰富他们的心灵,又能扩大他们的视野,还能熏陶他们对美的感受与追求。绘本题材天马行空、创意无限,主题包罗万象,而插图风格可以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样的书,即便是非虚构类书籍,也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而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这样才能让阅读习惯自觉养成。所以在汉鼎书院,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便要加入“阅读盒计划”。举例来说,一二年级的孩子除了课堂书本外,在一个月内就可以额外再读12-15本故事绘本。当然,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在亲子阅读时,尽量让孩子自己指字认读。假如遇到晦涩的字词,例如朝代、地名等,家长可以一言带过,不用特意停下来解释。孩子们只要能懂书本大意、能够简明复述内容、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即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在意学生书写是否规范、笔画是否正确。随着电脑日益普及,不少学生都觉得,键盘上“敲字如飞”就行了,哪还用得着一笔一划学习手写字呢?但是,用笔写字在日常的信息交流中仍有其实际需要。另外,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字乃人之衣冠”,就是从字里行间,看出个人的性情和人格魅力的。所以,识字、写字是一个人系统接受文化知识的开端,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而训练孩子们中文书写能力,老师和家长一方面要不断纠正孩子们写字与握笔的姿势,另一方面要时不时讲解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比如字的基本构成、笔顺结构等。

Latest Articles
資深老師教你如何幫孩子完成幼升小銜接!
Published on
Jun 21, 2019
Chinese version only

曾有人把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比作高樓大廈的地基,如果幼兒園是地基下層的砂石,那小學則是地基中的鋼筋、水泥。而鋼筋水泥的穩固與否直接決定了這棟建築是「示範工程」還是「豆腐渣工程」。作為過來人,每位家長都知道小學階段的重要性,但是這個階段也是最讓家長頭疼的:家長抓得緊,讓這麼小的孩子拼命學習吧,太不人道了,也怕他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完全放手,讓他海闊天空自由發展吧,以後要是一事無成該怨誰?



其實,小學階段尤其是幼升小階段,家長就得狠抓,但是這個狠抓卻不是逼迫孩子使勁學習。那是要家長咋辦?漢鼎書院資深班主任、中文部的林美意老師開講啦!



Q1、5歲便入讀一年級,據您的觀察,這些孩子是否在校能自理?


答:當然能!要知道和幼兒園相比,小學的打開方式完全不同——孩子們上課時間長了、處處都有規矩要遵守。儘管如此,小朋友們在完成這個重要「身份」轉變時,基本都能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很好地適應學校生活,逐漸提升自理能力,順利完成幼升小的銜接。當然,每個孩子的發展不太一樣,有些會表現得比較成熟,有些則稍微緩慢一些,但到了第二學期,孩子們在自理能力方面都會有很大提升。



Q2、幼升小階段最常見的行為規範問題有哪些?是順其自然還是加以規範?


答:幼升小階段,不少孩子還停留在幼兒園那種以玩為主的校園生活中,無法快速適應小學生活。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情緒問題、對新環境無所適從等等,都是這一階段常見的問題。所以,在面對這些行為問題時,老師必須得適當、及時加以引導。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在課堂上坐不住、耍耍脾氣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乾脆順其自然,發展「天性」,等高年級再規範也不遲。然而,這類家長大多在孩子升到三年級以後,都會感歎:都是同一位老師上的同樣的課,為什麼我孩子的成績忽然比別人落後了那麼多呢?這其實和孩子平時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簡單來說,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心聽講,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所學知識,自然無法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一二年級學得淺,可能還看不出差別,等到了高年級,孩子的這種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糾正了。家長苦口婆心,孩子也未必會像小時候這麼聽話。所以,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孩子一生中對學習的「第一印象」,這個時候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對他們整個學習生涯產生積極且久遠的影響。



Q3、如何針對這些行為規範問題給予他們良好的引導?


答:孩子一旦出現行為問題,就要根據孩他們的情況,適當、及時地規範。為什麼是適當、及時地規範?因為5、6歲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不可能要求他們一步到位改掉所有的壞習慣,甚至他們中很多人對什麼是「學習」還一知半解。所以,第一步,也就是在幼升小銜接階段,我會不時在課堂上安排各種熱身活動和冥想練習,適當讓他們勞逸結合、交朋識友、舒緩情緒方面的焦慮,充分地融入到小一的學習生活中。



其次便是制定班規,老師會清楚地告訴孩子們書本怎麼擺放、如何收拾書包、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在孩子違反規定之前就把規定講清楚,一定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期待和理由。之後便是帶著孩子們每天不斷重複好的行為、及時制止他們不良行為,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同理,家長在家裡也應該制定適當的規則並有原則地執行。當然,這個過程說得輕鬆,操作起來確是需要大人足夠的耐心和悉心的引導。



而對於已出現的行為規範問題,老師和家長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正面管教。不要看孩子這麼小,其實他們的自尊心可強啦!大人的一句話,或許無心、或許有意,都可能擊垮一個孩子的自信心。所以,為了培養性格健全的孩子,各位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按捺住急性子和暴脾氣,在愛中管教小朋友,以和善的語氣、正面的詞句、清晰的指示去提醒、引導他們,而不是用命令式的語言威脅恐嚇他們。例如,有心急的小朋友總愛上課插嘴,那麼直接告訴他們「要先舉手再發言」,遠遠好過「不要插嘴!」同時,對於孩子一點一滴的改進,家長、老師都要及時表揚,「今天表現不錯,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這類語句,一定會讓孩子更有動力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的!



我還記著這屆小一第一學期剛開學的那個月,班上有個小女孩非常愛哭,幾乎天天都要哭好多次。有時課上老師帶著大家玩小遊戲,有的小朋友分數比她高,她就「哇」一聲大哭起來;有時課間別的小朋友玩玩具,她也想玩,但是小朋友不願分享,她也哇哇大哭;有時她排隊排到隊尾了,她也會哭。所以課堂的整體進度也常常因此被拖慢。我當時也及時和她父母和課任老師們做了溝通,孩子是不懂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為用哭的方式就能達到目的。但是長此以往,這樣的哭鬧就會慢慢轉變為大鬧甚至是胡鬧。所以,父母和老師不能一味縱容、順著孩子的意願,而是要耐心地用正面的語言勸導、鼓勵她。之後遇到她哭泣時,每一位任課老師都會告訴她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憑藉自己的努力達到目的。這個小女孩在第二學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她現在課堂表現非常棒,根本不需要我再做任何提醒。



Q4、低小部的孩子,除了行為習慣外,值得關注的重點還有哪些?


答:總的來說,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應該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二年級除了習慣與興趣的培養外,還要再注意一下孩子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從三年級開始,學生就進入了知識的系統性學習中,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分水嶺,也是一個兩極分化的階段。所以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如果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並能保持每日閱讀的好習慣,將能更好地銜接高年級的學習生活。



閱讀應該從小開始,3至6歲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黃金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的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複雜,對智力發展就越有益。七歲前學會閱讀,就會練成一種很重要的技能:邊讀邊思考邊領會。」對於低齡孩子來說,繪本就是帶領他們進入大千世界的最佳引路人——既能豐富他們的心靈,又能擴大他們的視野,還能薰陶他們對美的感受與追求。繪本題材天馬行空、創意無限,主題包羅萬象,而插圖風格可以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這樣的書,即便是非虛構類書籍,也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而每天閱讀,關鍵在於堅持,這樣才能讓閱讀習慣自覺養成。所以在漢鼎書院,孩子從一年級開始,便要加入「閱讀盒計劃」。舉例來說,一二年級的孩子除了課堂書本外,在一個月內就可以額外再讀12-15本故事繪本。當然,這需要家長的配合。在親子閱讀時,盡量讓孩子自己指字認讀。假如遇到晦澀的字詞,例如朝代、地名等,家長可以一言帶過,不用特意停下來解釋。孩子們只要能懂書本大意、能夠簡明複述內容、瞭解作者所要傳達的主旨即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學校都不在意學生書寫是否規範、筆畫是否正確。隨著電腦日益普及,不少學生都覺得,鍵盤上「敲字如飛」就行了,哪還用得著一筆一劃學習手寫字呢?但是,用筆寫字在日常的信息交流中仍有其實際需要。另外,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字乃人之衣冠」,就是從字裡行間,看出個人的性情和人格魅力的。所以,識字、寫字是一個人系統接受文化知識的開端,也是終身學習的基礎。而訓練孩子們中文書寫能力,老師和家長一方面要不斷糾正孩子們寫字與握筆的姿勢,另一方面要時不時講解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比如字的基本構成、筆順結構等。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