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一文帶你讀懂漢鼎國際課程
發表於
2019-08-02

伴隨著IBDP和DSE相繼放榜,猶如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應屆考生,歷經考場廝殺,終可暫喘一口氣。而每年的榜單,也勢必會引起一番熱議。尤其是在「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中學大學化」的香港,教育系統繁雜多變,多少父母緊盯每年DSE和IBDP的成績趨勢,試圖為子女開墾出一條最易「攀頂」的升學之路。



在今年的IBDP考核中,香港共有2260名考生,而考取40分以上(滿分45分)的學生有585人,即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學生能獲取40分或以上。那40分是個什麼概念呢?要知道,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法律系的最低門檻也只是要求IB成績達到38分。而這屆IB狀元更是多達34名!反觀今年的DSE考試,56000名考生中只有12名狀元。怪不得不少家長有感而發道,DSE本地課程比IB競爭大很多!



而徘徊於IBDP邊緣遲遲未能做決定的家長,則不得不面對相對高昂的學費、繁重的課業等現實問題。坊間一直有傳聞,「從本地學校轉國際課程學校不難,但要想從後者轉去前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對於即將幼升小的學生家長來說,要為子女做一個可能沒有「回頭路」的選擇,那還不是到了近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了?



那麼,父母究竟要怎樣為即將升入小學的孩子規劃路線呢?IB課程適合本港或內地小學生讀嗎?



什麼是IBPYP?


首先,咱們得瞭解一下IB課程。IB課程的全稱是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即國際文憑課程,由國際文憑組織(IBO)主辦,於1968年在瑞士日內瓦創立。至今全球已有超過5,100間學校提供IB課程,其中香港就有65所成員學校。



IB課程是針對 3-19 歲學生設計的連貫性教育體系,課程從幼稚園教育一直延伸到高中階段(即大學預科階段)。為契合孩子成長階段,這個教育體系主要分為四類課程專案,包括:



•小學項目(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簡稱PYP)


•中學項目(IB Middle Years Programme,簡稱MYP)


•大學預科項目(IB Diploma Programme,簡稱DP)


•職業課程項目(IB Career-related Programme,簡稱 CP)



而適用於小學階段的IBPYP項目,則打破了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用探究的方式進行超學科學習。它被全世界廣泛認可,是公認的國際教育的領跑者。



那IBPYP究竟適合哪類學生入讀呢?漢鼎書院小學部余靜校長介紹道,好奇心強、勤於動腦、樂於動手的孩子都適合IBPYP。「IB的優勢在於專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他們的能動性,讓孩子們養成自我驅動型的學習方式並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同時,IBPYP項目支持學生從小就瞭解世界、培養國際情懷。」



如果孩子今後打算讀IBDP,那麼作為連續統一的國際文憑項目之一的IBPYP自然能幫助孩子從小明確學習者目標,發揮學習能動性。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們形成對重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並形成積極、負責任的態度,為將來IBDP的學習奠定基礎。



然而,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便取得IBDP資質的漢鼎書院,為何不在小學階段施行IBPYP呢?



余校長說道,漢鼎的小學並沒有實施IBPYP項目,而是借鑒了諸多國際課程的優勢——圍繞:「我們是誰」、「我們身處什麼時空」、「世界如何運作」、「我們如何組織自己」、「我們如何表達」、「共享地球」這六大超學科開展教學。「這些主題超越了學科的界限,以生活為教材,以世界為教材,以問題導入,以概念驅動,以探究為主要方式,開展超學科式的主題探究活動。」



她解釋道,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是不會從某一個學科的角度來瞭解世界的——他不會說這是一個數學問題,還是一個科學問題。而在超學科的课堂上,孩子們不再只是單純地汲取課本知識,更多的是基於親身體驗和探索而建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及時空脈絡體系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探究是建立在紮實的學科基礎之上的。沒有系統紮實的學科知識做支撐,探究就等於空中樓閣。」余校長說。而IBPYP项目的评估是由实施PYP学校的教师自己完成,缺乏全球統一且嚴謹的外部評估。同時,IBPYP項目也没有系统的教材和足够的考试測驗。「正因此,漢鼎才會不斷豐富完善我們的辦學理念,夯實學科基礎,鑄入中華傳統文化內核,借鑒中國課程的扎實、劍橋課程的嚴謹,構建獨具特色的漢鼎課程體系。」



什麼是漢鼎的校本課程?


余校長具體介紹說,漢鼎的小學課程是獨立學科教學和超學科教學並行的融合課程,滿足學生在身體、社會、智力、美學和文化等方面多樣化的需要,確保小學的學習富有趣味性、相關性、挑戰性和重要性。



同時,漢鼎的中文、英文、數學、科學、藝術、體育等學科都有其獨立的課程標準和等級描述,讓家長和學生很清楚地知道,每一個年級和每一門學科應該達到的學力指標。為學生將來入讀DP、A-Level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目前小學中文使用國內最新的人教版部編本教材,數學使用人教版和劍橋國際教材,英文和科學自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已經在使用劍橋國際教材。」余校長說,「在漢鼎書院,每一科都有非常完整且嚴謹的課程考核標準。除了內部評估外,小學六年級學生還要參加全球性的劍橋階段性測試,以此來監控教學質量。」



在將優秀的國際課程理念融入的課堂教學中,老師通過主題探究,加強各學科間的聯繫,並進行跨學科教學。余校長舉例說,一年級學生在探究「我們是誰」時,他們會閱讀中文繪本《我》,英文老師會配合主題教授About Me,數學學習《比多少》來瞭解自己的年齡並和其他同學進行比較,科學學習Ourselves,而視覺藝術課上老師則會帶領小朋友們畫自畫像……「這樣孩子的學習就是一個整體——圍繞一個主題,在各種情境中進行學習,並將所學運用於生活。」余校長說道,「這種主題式跨學科教學,在漢鼎隨處可見。」



漢鼎校本課程有何特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漢鼎還獨樹一幟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六大超學科主題的學習當中。例如在「世界如何運作」這個單元,老師便從漢鼎校本課程理念出發,帶領孩子們從身邊的萬物開始進行探究,通過七大概念,即形式、功能、原因、變化、聯繫、觀點、責任,讓孩子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同時喚起了他們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懷。小學一至六年級分別探究「紙」、「布」、「石」、「茶」、「竹」、「瓷」,通過「物」打破學科間的壁壘用「問題」引導探究按「項目」學習,讓孩子在完整的時空中遊歷中國文化,從而培育出具有全人素養的世界公民。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觀看視頻、採訪調查、動手操作、成果展示等,探究自然界及自然規律,理解人類對科學原理的運用,以及科技進步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在漢鼎,探究活動熱熱鬧鬧辦完了,孩子們也玩得很開心,但這並不是最終結果。探究式學習的檢驗標準是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孩子們是否掌握了該階段的知識和技能。」余校長補充道。

漢鼎書院小學部的探究活動基本上按照「前期評價-搜集資料-分析資料-深入探究-及時反思-採取行動」這六大元素循環的模式來開展。老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孩子都受到重視與尊重,并鼓勵學生提問,促使他們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跟隨者。


余校長舉例說,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探究「我們是誰」這個單元時,上網搜集了很多關於刻板印象的資料,他們分析了刻板印象的成因,并瞭解到在生活中原來有很多刻板印象會導致偏見和歧視。自那節課后,這群孩子每當遇到某些同學的不當言行時,他們都會主動勸阻這些同學,并帶領他們反思「這是否是偏見呢?」



今年六月,漢鼎書院曾主辦了「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當時與會的嘉賓多次稱讚漢鼎的學生大使「謙遜有禮」、「口齒伶俐」、「在校園導賞時很有自己的想法」。余校長笑言,漢鼎的孩子很少會人云亦云,他們對事物都有著自己的判斷。有一次,孩子們在中文課上做一道修改病句的題目「媽媽從超市買回了蘋果、香蕉、哈密瓜、西紅柿等水果」,題目的本意是告訴學生,西紅柿不是水果,前後搭配不當。可是漢鼎的孩子可不這麼認為。有的同學說,西紅柿就是水果,它的果肉是由子房發育而成。而有的同學卻認為,西紅柿是蔬菜,不信你去超市看看,它是不是擺在蔬菜那一欄的?為此,同學們還上網去搜集了資料,去請教科學課程總監錢教授……「這件事可能對很多家長來說,都有點兒微不足道,但是這種批判性思考對於孩子來說真是難能可貴。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鼓勵并培養孩子這種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并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余校長補充道。



而對於家長擔心,漢鼎小學和中學的教學內容無法完全銜接上IBDP的學習,余校長則表示家長多慮了。「我們是十三年一貫制學校,會發揮一條龍的優勢,幫助孩子們順利過渡。在小學階段,漢鼎會幫孩子播下好學善問的種子,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打好扎實的學科基礎,讓他們順利升入中學。在十二、十三年級時,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業成績和未來大學升學方向,選取IBDP或是劍橋A-Level這兩大全世界頂尖級的大學預科課程。」她笑言,先後征服了劍橋和IB國際評審的漢鼎書院,會用頂級的國際課程標準推動學校的課程設計、實施及反思,為孩子們謀劃更為多元的選擇和出路

最新文章
一文带你读懂汉鼎国际课程
发表于
2019-08-02

伴随着IBDP和DSE相继放榜,犹如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应届考生,历经考场厮杀,终可暂喘一口气。而每年的榜单,也势必会引起一番热议。尤其是在“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的香港,教育系统繁杂多变,多少父母紧盯每年DSE和IBDP的成绩趋势,试图为子女开垦出一条最易“攀顶”的升学之路。



在今年的IBDP考核中,香港共有2260名考生,而考取40分以上(满分45分)的学生有585人,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学生能获取40分或以上。那40分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律系的最低门槛也只是要求IB成绩达到38分。而这届IB状元更是多达34名!反观今年的DSE考试,56000名考生中只有12名状元。怪不得不少家长有感而发道,DSE本地课程比IB竞争大很多!



而徘徊于IBDP边缘迟迟未能做决定的家长,则不得不面对相对高昂的学费、繁重的课业等现实问题。坊间一直有传闻,“从本地学校转国际课程学校不难,但要想从后者转去前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对于即将幼升小的学生家长来说,要为子女做一个可能没有“回头路”的选择,那还不是到了近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那么,父母究竟要怎样为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规划路线呢?IB课程适合本港或内地小学生读吗?



什么是IBPYP?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IB课程。IB课程的全称是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即国际文凭课程,由国际文凭组织(IBO)主办,于1968年在瑞士日内瓦创立。至今全球已有超过5,100间学校提供IB课程,其中香港就有65所成员学校。



IB课程是针对 3-19 岁学生设计的连贯性教育体系,课程从幼稚园教育一直延伸到高中阶段(即大学预科阶段)。为契合孩子成长阶段,这个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四类课程专案,包括:



  • 小学项目(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简称PYP)
  • 中学项目(IB Middle Years Programme,简称MYP)
  • 大学预科项目(IB Diploma Programme,简称DP)
  • 职业课程项目(IB Career-related Programme,简称 CP)



而适用于小学阶段的IBPYP项目,则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超学科学习。它被全世界广泛认可,是公认的国际教育的领跑者。



那IBPYP究竟适合哪类学生入读呢?汉鼎书院小学部余静校长介绍道,好奇心强、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孩子都适合IBPYP。“IB的优势在于专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孩子们养成自我驱动型的学习方式并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同时,IBPYP项目支持学生从小就了解世界、培养国际情怀。”



如果孩子今后打算读IBDP,那么作为连续统一的国际文凭项目之一的IBPYP自然能帮助孩子从小明确学习者目标,发挥学习能动性。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让孩子们形成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积极、负责任的态度,为将来IBDP的学习奠定基础。



然而,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便取得IBDP资质的汉鼎书院,为何不在小学阶段施行IBPYP呢?



余校长说道,汉鼎的小学并没有实施IBPYP项目,而是借鉴了诸多国际课程的优势——围绕:“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我们如何表达”、“共享地球”这六大超学科开展教学。“这些主题超越了学科的界限,以生活为教材,以世界为教材,以问题导入,以概念驱动,以探究为主要方式,开展超学科式的主题探究活动。”



她解释道,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孩子,是不会从某一个学科的角度来了解世界的——他不会说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还是一个科学问题。而在超学科的课堂上,孩子们不再只是单纯地汲取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基于亲身体验和探索而建构起一套完整的文化及时空脉络体系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探究是建立在扎实的学科基础之上的。没有系统扎实的学科知识做支撑,探究就等于空中楼阁。”余校长说。而IBPYP项目的评估是由实施PYP学校的教师自己完成,缺乏全球统一且严谨的外部评估。同时,IBPYP项目也没有系统的教材和足够的考试测验。“正因此,汉鼎才会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的办学理念,夯实学科基础,铸入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借鉴中国课程的扎实、剑桥课程的严谨,构建独具特色的汉鼎课程体系。”



什么是汉鼎的校本课程?


余校长具体介绍说,汉鼎的小学课程是独立学科教学和超学科教学并行的融合课程,满足学生在身体、社会、智力、美学和文化等方面多样化的需要,确保小学的学习富有趣味性、相关性、挑战性和重要性。



同时,汉鼎的中文、英文、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学科都有其独立的课程标准和等级描述,让家长和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年级和每一门学科应该达到的学力指标。为学生将来入读DP、A-Level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目前小学中文使用国内最新的人教版部编本教材,数学使用人教版和剑桥国际教材,英文和科学自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在使用剑桥国际教材。”余校长说,“在汉鼎书院,每一科都有非常完整且严谨的课程考核标准。除了内部评估外,小学六年级学生还要参加全球性的剑桥阶段性测试,以此来监控教学质量。”



在将优秀的国际课程理念融入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主题探究,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并进行跨学科教学。余校长举例说,一年级学生在探究“我们是谁”时,他们会阅读中文绘本《我》,英文老师会配合主题教授About Me,数学学习《比多少》来了解自己的年龄并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科学学习Ourselves,而视觉艺术课上老师则会带领小朋友们画自画像……“这样孩子的学习就是一个整体——围绕一个主题,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学习,并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余校长说道,“这种主题式跨学科教学,在汉鼎随处可见。”



汉鼎校本课程有何特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鼎还独树一帜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六大超学科主题的学习当中。例如在“世界如何运作”这个单元,老师便从汉鼎校本课程理念出发,带领孩子们从身边的万物开始进行探究,通过七大概念,即形式、功能、原因、变化、联系、观点、责任,让孩子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同时唤起了他们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小学一至六年级分别探究“纸”、“布”、“石”、“茶”、“竹”、“瓷”,通过“物”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问题”引导探究项目”学习,让孩子在完整的时空中游历中国文化,从而培育出具有全人素养的世界公民。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采访调查、动手操作、成果展示等,探究自然界及自然规律,理解人类对科学原理的运用,以及科技进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在汉鼎,探究活动热热闹闹办完了,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但这并不是最终结果。探究式学习的检验标准是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孩子们是否掌握了该阶段的知识和技能。”余校长补充道。


汉鼎书院小学部的探究活动基本上按照“前期评价-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深入探究-及时反思-采取行动”这六大元素循环的模式来开展。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受到重视与尊重,并鼓励学生提问,促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跟随者。



余校长举例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探究“我们是谁”这个单元时,上网搜集了很多关于刻板印象的资料,他们分析了刻板印象的成因,并了解到在生活中原来有很多刻板印象会导致偏见和歧视。自那节课后,这群孩子每当遇到某些同学的不当言行时,他们都会主动劝阻这些同学,并带领他们反思“这是否是偏见呢?”



今年六月,汉鼎书院曾主办了“一带一路大湾区教育高峰论坛”,当时与会的嘉宾多次称赞汉鼎的学生大使“谦逊有礼”、口齿伶俐”、在校园导赏时很有自己的想法”。余校长笑言,汉鼎的孩子很少会人云亦云,他们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判断。有一次,孩子们在中文课上做一道修改病句的题目“妈妈从超市买回了苹果、香蕉、哈密瓜、西红柿等水果”,题目的本意是告诉学生,西红柿不是水果,前后搭配不当。可是汉鼎的孩子可不这么认为。有的同学说,西红柿就是水果,它的果肉是由子房发育而成。而有的同学却认为,西红柿是蔬菜,不信你去超市看看,它是不是摆在蔬菜那一栏的?为此,同学们还上网去搜集了资料,去请教科学课程总监钱教授……“这件事可能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有点儿微不足道,但是这种批判性思考对于孩子来说真是难能可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并培养孩子这种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余校长补充道。



而对于家长担心,汉鼎小学和中学的教学内容无法完全衔接上IBDP的学习,余校长则表示家长多虑了。“我们是十三年一贯制学校,会发挥一条龙的优势,帮助孩子们顺利过渡。在小学阶段,汉鼎会帮孩子播下好学善问的种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让他们顺利升入中学。在十二、十三年级时,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大学升学方向,选取IBDP或是剑桥A-Level这两大全世界顶尖级的大学预科课程。”她笑言,先后征服了剑桥和IB国际评审的汉鼎书院,会用顶级的国际课程标准推动学校的课程设计、实施及反思,为孩子们谋划更为多元的选择和出路


Latest Articles
一文帶你讀懂漢鼎國際課程
Published on
Aug 2, 2019
Chinese version only

伴隨著IBDP和DSE相繼放榜,猶如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應屆考生,歷經考場廝殺,終可暫喘一口氣。而每年的榜單,也勢必會引起一番熱議。尤其是在「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中學大學化」的香港,教育系統繁雜多變,多少父母緊盯每年DSE和IBDP的成績趨勢,試圖為子女開墾出一條最易「攀頂」的升學之路。



在今年的IBDP考核中,香港共有2260名考生,而考取40分以上(滿分45分)的學生有585人,即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學生能獲取40分或以上。那40分是個什麼概念呢?要知道,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法律系的最低門檻也只是要求IB成績達到38分。而這屆IB狀元更是多達34名!反觀今年的DSE考試,56000名考生中只有12名狀元。怪不得不少家長有感而發道,DSE本地課程比IB競爭大很多!



而徘徊於IBDP邊緣遲遲未能做決定的家長,則不得不面對相對高昂的學費、繁重的課業等現實問題。坊間一直有傳聞,「從本地學校轉國際課程學校不難,但要想從後者轉去前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對於即將幼升小的學生家長來說,要為子女做一個可能沒有「回頭路」的選擇,那還不是到了近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了?



那麼,父母究竟要怎樣為即將升入小學的孩子規劃路線呢?IB課程適合本港或內地小學生讀嗎?



什麼是IBPYP?


首先,咱們得瞭解一下IB課程。IB課程的全稱是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即國際文憑課程,由國際文憑組織(IBO)主辦,於1968年在瑞士日內瓦創立。至今全球已有超過5,100間學校提供IB課程,其中香港就有65所成員學校。



IB課程是針對 3-19 歲學生設計的連貫性教育體系,課程從幼稚園教育一直延伸到高中階段(即大學預科階段)。為契合孩子成長階段,這個教育體系主要分為四類課程專案,包括:



•小學項目(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簡稱PYP)


•中學項目(IB Middle Years Programme,簡稱MYP)


•大學預科項目(IB Diploma Programme,簡稱DP)


•職業課程項目(IB Career-related Programme,簡稱 CP)



而適用於小學階段的IBPYP項目,則打破了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用探究的方式進行超學科學習。它被全世界廣泛認可,是公認的國際教育的領跑者。



那IBPYP究竟適合哪類學生入讀呢?漢鼎書院小學部余靜校長介紹道,好奇心強、勤於動腦、樂於動手的孩子都適合IBPYP。「IB的優勢在於專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他們的能動性,讓孩子們養成自我驅動型的學習方式並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同時,IBPYP項目支持學生從小就瞭解世界、培養國際情懷。」



如果孩子今後打算讀IBDP,那麼作為連續統一的國際文憑項目之一的IBPYP自然能幫助孩子從小明確學習者目標,發揮學習能動性。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們形成對重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並形成積極、負責任的態度,為將來IBDP的學習奠定基礎。



然而,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便取得IBDP資質的漢鼎書院,為何不在小學階段施行IBPYP呢?



余校長說道,漢鼎的小學並沒有實施IBPYP項目,而是借鑒了諸多國際課程的優勢——圍繞:「我們是誰」、「我們身處什麼時空」、「世界如何運作」、「我們如何組織自己」、「我們如何表達」、「共享地球」這六大超學科開展教學。「這些主題超越了學科的界限,以生活為教材,以世界為教材,以問題導入,以概念驅動,以探究為主要方式,開展超學科式的主題探究活動。」



她解釋道,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是不會從某一個學科的角度來瞭解世界的——他不會說這是一個數學問題,還是一個科學問題。而在超學科的课堂上,孩子們不再只是單純地汲取課本知識,更多的是基於親身體驗和探索而建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及時空脈絡體系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探究是建立在紮實的學科基礎之上的。沒有系統紮實的學科知識做支撐,探究就等於空中樓閣。」余校長說。而IBPYP项目的评估是由实施PYP学校的教师自己完成,缺乏全球統一且嚴謹的外部評估。同時,IBPYP項目也没有系统的教材和足够的考试測驗。「正因此,漢鼎才會不斷豐富完善我們的辦學理念,夯實學科基礎,鑄入中華傳統文化內核,借鑒中國課程的扎實、劍橋課程的嚴謹,構建獨具特色的漢鼎課程體系。」



什麼是漢鼎的校本課程?


余校長具體介紹說,漢鼎的小學課程是獨立學科教學和超學科教學並行的融合課程,滿足學生在身體、社會、智力、美學和文化等方面多樣化的需要,確保小學的學習富有趣味性、相關性、挑戰性和重要性。



同時,漢鼎的中文、英文、數學、科學、藝術、體育等學科都有其獨立的課程標準和等級描述,讓家長和學生很清楚地知道,每一個年級和每一門學科應該達到的學力指標。為學生將來入讀DP、A-Level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目前小學中文使用國內最新的人教版部編本教材,數學使用人教版和劍橋國際教材,英文和科學自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已經在使用劍橋國際教材。」余校長說,「在漢鼎書院,每一科都有非常完整且嚴謹的課程考核標準。除了內部評估外,小學六年級學生還要參加全球性的劍橋階段性測試,以此來監控教學質量。」



在將優秀的國際課程理念融入的課堂教學中,老師通過主題探究,加強各學科間的聯繫,並進行跨學科教學。余校長舉例說,一年級學生在探究「我們是誰」時,他們會閱讀中文繪本《我》,英文老師會配合主題教授About Me,數學學習《比多少》來瞭解自己的年齡並和其他同學進行比較,科學學習Ourselves,而視覺藝術課上老師則會帶領小朋友們畫自畫像……「這樣孩子的學習就是一個整體——圍繞一個主題,在各種情境中進行學習,並將所學運用於生活。」余校長說道,「這種主題式跨學科教學,在漢鼎隨處可見。」



漢鼎校本課程有何特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漢鼎還獨樹一幟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六大超學科主題的學習當中。例如在「世界如何運作」這個單元,老師便從漢鼎校本課程理念出發,帶領孩子們從身邊的萬物開始進行探究,通過七大概念,即形式、功能、原因、變化、聯繫、觀點、責任,讓孩子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同時喚起了他們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懷。小學一至六年級分別探究「紙」、「布」、「石」、「茶」、「竹」、「瓷」,通過「物」打破學科間的壁壘用「問題」引導探究按「項目」學習,讓孩子在完整的時空中遊歷中國文化,從而培育出具有全人素養的世界公民。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觀看視頻、採訪調查、動手操作、成果展示等,探究自然界及自然規律,理解人類對科學原理的運用,以及科技進步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在漢鼎,探究活動熱熱鬧鬧辦完了,孩子們也玩得很開心,但這並不是最終結果。探究式學習的檢驗標準是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孩子們是否掌握了該階段的知識和技能。」余校長補充道。

漢鼎書院小學部的探究活動基本上按照「前期評價-搜集資料-分析資料-深入探究-及時反思-採取行動」這六大元素循環的模式來開展。老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孩子都受到重視與尊重,并鼓勵學生提問,促使他們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跟隨者。


余校長舉例說,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探究「我們是誰」這個單元時,上網搜集了很多關於刻板印象的資料,他們分析了刻板印象的成因,并瞭解到在生活中原來有很多刻板印象會導致偏見和歧視。自那節課后,這群孩子每當遇到某些同學的不當言行時,他們都會主動勸阻這些同學,并帶領他們反思「這是否是偏見呢?」



今年六月,漢鼎書院曾主辦了「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當時與會的嘉賓多次稱讚漢鼎的學生大使「謙遜有禮」、「口齒伶俐」、「在校園導賞時很有自己的想法」。余校長笑言,漢鼎的孩子很少會人云亦云,他們對事物都有著自己的判斷。有一次,孩子們在中文課上做一道修改病句的題目「媽媽從超市買回了蘋果、香蕉、哈密瓜、西紅柿等水果」,題目的本意是告訴學生,西紅柿不是水果,前後搭配不當。可是漢鼎的孩子可不這麼認為。有的同學說,西紅柿就是水果,它的果肉是由子房發育而成。而有的同學卻認為,西紅柿是蔬菜,不信你去超市看看,它是不是擺在蔬菜那一欄的?為此,同學們還上網去搜集了資料,去請教科學課程總監錢教授……「這件事可能對很多家長來說,都有點兒微不足道,但是這種批判性思考對於孩子來說真是難能可貴。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鼓勵并培養孩子這種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并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余校長補充道。



而對於家長擔心,漢鼎小學和中學的教學內容無法完全銜接上IBDP的學習,余校長則表示家長多慮了。「我們是十三年一貫制學校,會發揮一條龍的優勢,幫助孩子們順利過渡。在小學階段,漢鼎會幫孩子播下好學善問的種子,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打好扎實的學科基礎,讓他們順利升入中學。在十二、十三年級時,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業成績和未來大學升學方向,選取IBDP或是劍橋A-Level這兩大全世界頂尖級的大學預科課程。」她笑言,先後征服了劍橋和IB國際評審的漢鼎書院,會用頂級的國際課程標準推動學校的課程設計、實施及反思,為孩子們謀劃更為多元的選擇和出路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