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疫情下,幼小銜接這樣正確打開!
發表於
2020-08-21

眼看疫情反復、返校日期遲遲不能確定,心焦的父母一定很想知道要如何在網課期間幫助孩子平穩實現幼小銜接吧?而升上小一後,孩子在行為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又該注意什麼呢?



漢鼎書院在前不久剛開學之際,為了讓一、二年級新生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特意舉辦了一場「幼小銜接」的講座。這場由漢鼎小學部副校長崔老師主講的講座,不僅讓孩子們見識到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還為不少家長撥開迷霧、明確今後教養子女的方向。



講座上,崔校長點明在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時,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孩子從 「以玩為主」的幼稚園,來到「以學為主的」小學,能否很快適應,答案現在都是未知。因為幼稚園和小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學習階段。孩子上小學,不是簡單地換個學習場所,而是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之旅。可以毫不誇張地講,一年級打下的基礎如何,直接關係到孩子未來的前途和發展。因此,升讀一年級,不僅是孩子的大事,更是整個家庭的大事



崔校長指出,孩子在升入一年級之際,面臨的挑戰總體可概括為三方面。從學習方面看,孩子們將面臨學習環境、時間、方式、內容的挑戰。進入小學之後,孩子們會明顯感受到學習的時間變長了,科科都有作業、評估等量化的硬指標,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會讓孩子和家長感到壓力。



從規則意識方面看,進入小學后,學校對行為管理的要求嚴了、孩子們的交往關係變得更複雜了。不少小學相較於幼稚園來說,在行為管理與規則意識方面,對學生的要求會更高、更嚴、更全面。與此同時,學生除了小學班主任之外,還會接觸到各科不同的老師,這與幼稚園每班兩個主要老師負責照顧好孩子的健康、安全的設置,千差萬別。



從角色轉變看,對系統學習的要求高了,孩子的需求和家長的期望值也都發生了變化。家長關心的重點也從孩子幼稚園時期的身體健康、活動安全、開心與否,不自覺地變成了「今天老師講什麼了?」、「你上課乖不乖?」、「考了多少分?」等等。也就是說,在關注孩子健康生活的同時,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學習成績有了要求、有了期待。



面對這麼多的挑戰,幼升小還能順利過渡嗎?不用緊張,答案是「能,一定能」。



崔校長以漢鼎書院上學年一年級學生為例,表示他們的變化就是最好的證明。去年8月,當時小一新生在漢鼎書院開學典禮的拜師禮上還是懵懵懂懂的;到了9月底,學校舉行世界文化周活動時,孩子們就可以自己設攤位,向外國來賓做介紹;而到了今年1月,在學校舉辦的中國中文化之夜活動中,一年級孩子自信十足地登台演出。



短短幾個月,孩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究竟是如何做到呢?



崔校長說,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抓住幼小銜接的關鍵時刻,做足精神和物資的準備



幼小銜接準備的核心重點是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重在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幫孩子建立了良好習慣,讓孩子愛上學習,這就為孩子開啟了成功之路。



家長要讓孩子對上學有一種儀式感,認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在開學前,帶孩子熟悉入讀學校的環境、拍一張穿校服的正裝照等等,都能幫助孩子加深對自己新身份的認識。



而作為一個合格的一年級家長,從現在起,應放下自己的身段,把孩子當作小大人,凡涉及到孩子的事,都要聽聽孩子的意見。



這樣的精神和物質準備,有利於孩子適應環境,獲得安全感,對未來的學習有期待、有自信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上學了,家長最擔心孩子還是老想著玩,不知道學習。子女讀書寫作業的時候,要麼邊吃邊玩,要麼邊說邊寫。該怎麼辦?怎樣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崔校長建議家長從佈置孩子的房間著手,將房間佈置得有學習氣氛,移走分散孩子專注力的玩具、食品、電子產品,桌面除了檯燈、書本、必要的學具外,保持乾淨。



此外,整個家庭也要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孩子閱讀或寫作業時,不開電視,不看手機,家長可陪在旁邊看書,或做自己的工作,保持安靜的環境。



孩子學習遇到困難可以適當指導,尤其網課期間,家長可幫忙解釋老師的要求,幫助上傳作業等。但不要替代,不要讓孩子形成依賴。如發現孩子作業寫錯了,可以對他說:我看到作業中有一個錯字,你看看書,能不能自己把這個錯別字找出來。讓孩子知道,做完作業還要檢查,有錯要及時改。他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另外,對孩子書寫要有要求、培養他們閱讀習慣、鼓勵上課大膽發言,都是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起時間意識


打孩子上學起,家長和孩子都要改變作息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重點定出睡覺、起床、學習和讀書的時間。



有一個統計,學生寫爸爸媽媽的作文時,絕大部分孩子都會寫媽媽,極少人寫爸爸。爸爸們覺得很委屈。為什麼會這樣呢?專家的調查指出,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是陪伴。一年級家長尤其要捨得花時間陪孩子讀書、玩耍、做運動、聊天。在「陪伴」過程中,觀察、了解、培養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崔校長特別強調,家長要給孩子的時間留白,不要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一定要讓孩子每天都有玩的時間,有自己可以獨立支配的時間。如果孩子覺得,反正寫完老師留的作業還要做媽媽留的練習,他寫作業一定會磨磨蹭蹭。家長一定不能將孩子的玩耍和學習對立起來,而是要幫他弄明白學與玩的關係,讓他開心地學,痛快地玩,只要時間安排得當,一定能促進學習。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我們的很多家庭都有工人,很多家務事都是她們或是媽媽們在做。要知道這種過度的「愛」、包辦,實際是剝奪了孩子鍛煉生活能力的機會,使孩子錯失了在不斷實踐中形成生活本領的機會,造成孩子的不正常發展。不論我們的家庭生活條件多麼優越,作為一個真正的愛孩子的家長,都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建立起一種責任感,具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理能力。



請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做,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家長要耐心地教。提倡家長做個有耐心的「懶」爸媽。只有父母「懶」了,孩子才能學會生活自理自立。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會自律


教育孩子懂得尊師愛友,懂得寬容,學會與人相處,不亂發脾氣,更不能打人罵人。看見同學有需要,要主動去幫助。也可以主動幫老師、為班集體做事情。要遵守公共道德,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表現往往是家長行為的反射,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



信任老師 配合學校


孩子一上學,家長就和老師、學校自然就成了合作夥伴。這種關係就像一個等腰三角形,家長老師是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孩子是三角形的頂角。事實也證明,家長和老師配合緊密,相處和諧,孩子就愛學習、好管理,能更好地健康成長



崔校長在鼓勵家長多和學校老師溝通的同時,也告誡家長切忌在孩子面前議論學校、議論老師。因為家長的情緒和態度,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的心理變化。



崔校長解釋道,學校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是有一套嚴格的監控管理制度。當家長對某位老師或是對學校某些做法有異議時,可以隨時找老師詢問、了解,但請注意不要干預、影響老師的正常教學。只有老師能安心工作,才能把孩子教好。



臨近講座尾聲,崔校長表示,在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過程中,家長也是在不斷學習,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勝任。她希望學校、老師、家長之間能互相尊重、合力、互補、溝通,形成共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最新文章
疫情下,幼小衔接这样正确打开!
发表于
2020-08-21

眼看疫情反复、返校日期迟迟不能确定,心焦的父母一定很想知道要如何在网课期间帮助孩子平稳实现幼小衔接吧?而升上小一后,孩子在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又该注意什么呢?



汉鼎书院在前不久刚开学之际,为了让一、二年级新生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特意举办了一场“幼小衔接”的讲座。这场由汉鼎小学部副校长崔老师主讲的讲座,不仅让孩子们见识到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还为不少家长拨开迷雾、明确今后教养子女的方向。



讲座上,崔校长点明在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时,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孩子从 “以玩为主”的幼稚园,来到“以学为主的”小学,能否很快适应,答案现在都是未知。因为幼稚园和小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习阶段。孩子上小学,不是简单地换个学习场所,而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之旅。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年级打下的基础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发展。因此,升读一年级,不仅是孩子的大事,更是整个家庭的大事



崔校长指出,孩子在升入一年级之际,面临的挑战总体可概括为三方面。从学习方面看,孩子们将面临学习环境、时间、方式、内容的挑战。进入小学之后,孩子们会明显感受到学习的时间变长了,科科都有作业、评估等量化的硬指标,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会让孩子和家长感到压力。



从规则意识方面看,进入小学后,学校对行为管理的要求严了、孩子们的交往关系变得更复杂了。不少小学相较于幼稚园来说,在行为管理与规则意识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会更高、更严、更全面。与此同时,学生除了小学班主任之外,还会接触到各科不同的老师,这与幼稚园每班两个主要老师负责照顾好孩子的健康、安全的设置,千差万别。



从角色转变看,对系统学习的要求高了,孩子的需求和家长的期望值也都发生了变化。家长关心的重点也从孩子幼稚园时期的身体健康、活动安全、开心与否,不自觉地变成了“今天老师讲什么了?”、“你上课乖不乖?”、“考了多少分?”等等。也就是说,在关注孩子健康生活的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有了要求、有了期待。



面对这么多的挑战,幼升小还能顺利过渡吗?不用紧张,答案是“能,一定能”。



崔校长以汉鼎书院上学年一年级学生为例,表示他们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去年8月,当时小一新生在汉鼎书院开学典礼的拜师礼上还是懵懵懂懂的;到了9月底,学校举行世界文化周活动时,孩子们就可以自己设摊位,向外国来宾做介绍;而到了今年1月,在学校举办的中国中文化之夜活动中,一年级孩子自信十足地登台演出。



短短几个月,孩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究竟是如何做到呢?



崔校长说,家长首先要做的,便是抓住幼小衔接的关键时刻,做足精神和物资的准备



幼小衔接准备的核心重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重在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帮孩子建立了良好习惯,让孩子爱上学习,这就为孩子开启了成功之路。



家长要让孩子对上学有一种仪式感,认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在开学前,带孩子熟悉入读学校的环境、拍一张穿校服的正装照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加深对自己新身份的认识。



而作为一个合格的一年级家长,从现在起,应放下自己的身段,把孩子当作小大人,凡涉及到孩子的事,都要听听孩子的意见。



这样的精神和物质准备,有利于孩子适应环境,获得安全感,对未来的学习有期待、有自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上学了,家长最担心孩子还是老想着玩,不知道学习。子女读书写作业的时候,要么边吃边玩,要么边说边写。该怎么办?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崔校长建议家长从布置孩子的房间着手,将房间布置得有学习气氛,移走分散孩子专注力的玩具、食品、电子产品,桌面除了台灯、书本、必要的学具外,保持干净。



此外,整个家庭也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孩子阅读或写作业时,不开电视,不看手机,家长可陪在旁边看书,或做自己的工作,保持安静的环境。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可以适当指导,尤其网课期间,家长可帮忙解释老师的要求,帮助上传作业等。但不要替代,不要让孩子形成依赖。如发现孩子作业写错了,可以对他说:我看到作业中有一个错字,你看看书,能不能自己把这个错别字找出来。让孩子知道,做完作业还要检查,有错要及时改。他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另外,对孩子书写要有要求、培养他们阅读习惯、鼓励上课大胆发言,都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起时间意识


打孩子上学起,家长和孩子都要改变作息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重点定出睡觉、起床、学习和读书的时间。



有一个统计,学生写爸爸妈妈的作文时,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写妈妈,极少人写爸爸。爸爸们觉得很委屈。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的调查指出,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陪伴。一年级家长尤其要舍得花时间陪孩子读书、玩耍、做运动、聊天。在“陪伴”过程中,观察、了解、培养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崔校长特别强调,家长要给孩子的时间留白,不要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一定要让孩子每天都有玩的时间,有自己可以独立支配的时间。如果孩子觉得,反正写完老师留的作业还要做妈妈留的练习,他写作业一定会磨磨蹭蹭。家长一定不能将孩子的玩耍和学习对立起来,而是要帮他弄明白学与玩的关系,让他开心地学,痛快地玩,只要时间安排得当,一定能促进学习。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的很多家庭都有工人,很多家务事都是她们或是妈妈们在做。要知道这种过度的“爱”、包办,实际是剥夺了孩子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使孩子错失了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生活本领的机会,造成孩子的不正常发展。不论我们的家庭生活条件多么优越,作为一个真正的爱孩子的家长,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建立起一种责任感,具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理能力。



请大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做,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要耐心地教。提倡家长做个有耐心的“懒”爸妈。只有父母“懒”了,孩子才能学会生活自理自立。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会自律


教育孩子懂得尊师爱友,懂得宽容,学会与人相处,不乱发脾气,更不能打人骂人。看见同学有需要,要主动去帮助。也可以主动帮老师、为班集体做事情。要遵守公共道德,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表现往往是家长行为的反射,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



信任老师 配合学校


孩子一上学,家长就和老师、学校自然就成了合作伙伴。这种关系就像一个等腰三角形,家长老师是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孩子是三角形的顶角。事实也证明,家长和老师配合紧密,相处和谐,孩子就爱学习、好管理,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崔校长在鼓励家长多和学校老师沟通的同时,也告诫家长切忌在孩子面前议论学校、议论老师。因为家长的情绪和态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



崔校长解释道,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是有一套严格的监控管理制度。当家长对某位老师或是对学校某些做法有异议时,可以随时找老师询问、了解,但请注意不要干预、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只有老师能安心工作,才能把孩子教好。



临近讲座尾声,崔校长表示,在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家长也是在不断学习,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胜任。她希望学校、老师、家长之间能互相尊重、合力、互补、沟通,形成共识,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Latest Articles
疫情下,幼小銜接這樣正確打開!
Published on
Aug 21, 2020
Chinese version only

眼看疫情反復、返校日期遲遲不能確定,心焦的父母一定很想知道要如何在網課期間幫助孩子平穩實現幼小銜接吧?而升上小一後,孩子在行為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又該注意什麼呢?



漢鼎書院在前不久剛開學之際,為了讓一、二年級新生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特意舉辦了一場「幼小銜接」的講座。這場由漢鼎小學部副校長崔老師主講的講座,不僅讓孩子們見識到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還為不少家長撥開迷霧、明確今後教養子女的方向。



講座上,崔校長點明在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時,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孩子從 「以玩為主」的幼稚園,來到「以學為主的」小學,能否很快適應,答案現在都是未知。因為幼稚園和小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學習階段。孩子上小學,不是簡單地換個學習場所,而是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之旅。可以毫不誇張地講,一年級打下的基礎如何,直接關係到孩子未來的前途和發展。因此,升讀一年級,不僅是孩子的大事,更是整個家庭的大事



崔校長指出,孩子在升入一年級之際,面臨的挑戰總體可概括為三方面。從學習方面看,孩子們將面臨學習環境、時間、方式、內容的挑戰。進入小學之後,孩子們會明顯感受到學習的時間變長了,科科都有作業、評估等量化的硬指標,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會讓孩子和家長感到壓力。



從規則意識方面看,進入小學后,學校對行為管理的要求嚴了、孩子們的交往關係變得更複雜了。不少小學相較於幼稚園來說,在行為管理與規則意識方面,對學生的要求會更高、更嚴、更全面。與此同時,學生除了小學班主任之外,還會接觸到各科不同的老師,這與幼稚園每班兩個主要老師負責照顧好孩子的健康、安全的設置,千差萬別。



從角色轉變看,對系統學習的要求高了,孩子的需求和家長的期望值也都發生了變化。家長關心的重點也從孩子幼稚園時期的身體健康、活動安全、開心與否,不自覺地變成了「今天老師講什麼了?」、「你上課乖不乖?」、「考了多少分?」等等。也就是說,在關注孩子健康生活的同時,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學習成績有了要求、有了期待。



面對這麼多的挑戰,幼升小還能順利過渡嗎?不用緊張,答案是「能,一定能」。



崔校長以漢鼎書院上學年一年級學生為例,表示他們的變化就是最好的證明。去年8月,當時小一新生在漢鼎書院開學典禮的拜師禮上還是懵懵懂懂的;到了9月底,學校舉行世界文化周活動時,孩子們就可以自己設攤位,向外國來賓做介紹;而到了今年1月,在學校舉辦的中國中文化之夜活動中,一年級孩子自信十足地登台演出。



短短幾個月,孩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究竟是如何做到呢?



崔校長說,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抓住幼小銜接的關鍵時刻,做足精神和物資的準備



幼小銜接準備的核心重點是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重在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幫孩子建立了良好習慣,讓孩子愛上學習,這就為孩子開啟了成功之路。



家長要讓孩子對上學有一種儀式感,認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在開學前,帶孩子熟悉入讀學校的環境、拍一張穿校服的正裝照等等,都能幫助孩子加深對自己新身份的認識。



而作為一個合格的一年級家長,從現在起,應放下自己的身段,把孩子當作小大人,凡涉及到孩子的事,都要聽聽孩子的意見。



這樣的精神和物質準備,有利於孩子適應環境,獲得安全感,對未來的學習有期待、有自信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上學了,家長最擔心孩子還是老想著玩,不知道學習。子女讀書寫作業的時候,要麼邊吃邊玩,要麼邊說邊寫。該怎麼辦?怎樣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崔校長建議家長從佈置孩子的房間著手,將房間佈置得有學習氣氛,移走分散孩子專注力的玩具、食品、電子產品,桌面除了檯燈、書本、必要的學具外,保持乾淨。



此外,整個家庭也要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孩子閱讀或寫作業時,不開電視,不看手機,家長可陪在旁邊看書,或做自己的工作,保持安靜的環境。



孩子學習遇到困難可以適當指導,尤其網課期間,家長可幫忙解釋老師的要求,幫助上傳作業等。但不要替代,不要讓孩子形成依賴。如發現孩子作業寫錯了,可以對他說:我看到作業中有一個錯字,你看看書,能不能自己把這個錯別字找出來。讓孩子知道,做完作業還要檢查,有錯要及時改。他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另外,對孩子書寫要有要求、培養他們閱讀習慣、鼓勵上課大膽發言,都是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起時間意識


打孩子上學起,家長和孩子都要改變作息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重點定出睡覺、起床、學習和讀書的時間。



有一個統計,學生寫爸爸媽媽的作文時,絕大部分孩子都會寫媽媽,極少人寫爸爸。爸爸們覺得很委屈。為什麼會這樣呢?專家的調查指出,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是陪伴。一年級家長尤其要捨得花時間陪孩子讀書、玩耍、做運動、聊天。在「陪伴」過程中,觀察、了解、培養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崔校長特別強調,家長要給孩子的時間留白,不要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一定要讓孩子每天都有玩的時間,有自己可以獨立支配的時間。如果孩子覺得,反正寫完老師留的作業還要做媽媽留的練習,他寫作業一定會磨磨蹭蹭。家長一定不能將孩子的玩耍和學習對立起來,而是要幫他弄明白學與玩的關係,讓他開心地學,痛快地玩,只要時間安排得當,一定能促進學習。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我們的很多家庭都有工人,很多家務事都是她們或是媽媽們在做。要知道這種過度的「愛」、包辦,實際是剝奪了孩子鍛煉生活能力的機會,使孩子錯失了在不斷實踐中形成生活本領的機會,造成孩子的不正常發展。不論我們的家庭生活條件多麼優越,作為一個真正的愛孩子的家長,都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建立起一種責任感,具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理能力。



請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做,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家長要耐心地教。提倡家長做個有耐心的「懶」爸媽。只有父母「懶」了,孩子才能學會生活自理自立。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會自律


教育孩子懂得尊師愛友,懂得寬容,學會與人相處,不亂發脾氣,更不能打人罵人。看見同學有需要,要主動去幫助。也可以主動幫老師、為班集體做事情。要遵守公共道德,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表現往往是家長行為的反射,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



信任老師 配合學校


孩子一上學,家長就和老師、學校自然就成了合作夥伴。這種關係就像一個等腰三角形,家長老師是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孩子是三角形的頂角。事實也證明,家長和老師配合緊密,相處和諧,孩子就愛學習、好管理,能更好地健康成長



崔校長在鼓勵家長多和學校老師溝通的同時,也告誡家長切忌在孩子面前議論學校、議論老師。因為家長的情緒和態度,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的心理變化。



崔校長解釋道,學校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是有一套嚴格的監控管理制度。當家長對某位老師或是對學校某些做法有異議時,可以隨時找老師詢問、了解,但請注意不要干預、影響老師的正常教學。只有老師能安心工作,才能把孩子教好。



臨近講座尾聲,崔校長表示,在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過程中,家長也是在不斷學習,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勝任。她希望學校、老師、家長之間能互相尊重、合力、互補、溝通,形成共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