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性格決定命運」?心理輔導專家帶你做生涯規劃!
發表於
2019-03-08

不少父母以愛為名、望子成龍,為孩子做著「生涯規劃」、將他們打造成世俗眼中的「模範學生」,甚至讓子女完成自己未竟的學業或事業。然而,你可曾想過,這一條條鋪設好的人生軌道是否真能助孩子到達成功彼岸?而這盲目的「生涯規劃」中,又埋藏了多少孩子最初的夢想、成長的苦悶、對現狀的掙扎與失望?



事實上,我們常說的生涯規劃,並不單指升學或是未來職業發展,而是一個持續的終身過程,以達到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標。而在求學階段的生涯規劃,則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門心思埋頭苦讀數載、橫掃千軍萬馬沖過獨木橋,不就是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個幸福的未來嗎?



當看到別人實現夢想時,很多孩子或會露出羡慕的目光,但是這種理想生活不能複製——每個人的能力、興趣愛好、價值觀都不同,適合他人的不代表就適合自己。「因此,全面認識、定位自己,是整個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漢鼎書院的社工及心理輔導員甘曉琳說。個人的能力、興趣性格以及生活環境成為影響生涯規劃最主要的三大因素。而甘老師,則需要在每個孩子制定生涯規劃時,幫助他們發掘、充分了解自己性格特點,並平衡三者關係



她根據霍蘭德的「性格職業匹配理論」(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將學生的性格分為了「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交型」、「企業型」和「傳統型」,每一種類型都有自己的共同特徵,而且同種類型的人從事的職業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這只是給了孩子們一個大概的參考方向,當然,還得綜合考慮他們自身的能力、家庭因素等。」




圖為霍蘭德的「性格職業匹配理論」。來源:梁湘明,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



曾任職於本港公立學校的甘老師,談起利用這套理論幫助孩子們選擇升學與職場之路時,頗為感慨。她曾有個從小立志學化妝的女學生,當甘老師為其做性格測試時,就發現她兼具「社交型」、「藝術型」和「企業型」的性格特點。「從測試結果來看,她的性格與她的興趣是正相關的,然而她的家庭卻並不支持她的這一決定。」甘老師說,這位女生的家人考慮到香港沒有專門與化妝相關的學位,於是大力阻止。而在甘老師不斷調解和女生的堅持下,她的家長最終咬了咬牙同意她去台灣修讀營養與美容學學位。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決定沒有錯。這位女生曾經學業上無傲人成績、競技場上無耀眼獎牌、性格上無過人之處,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最終在自己選擇的升學道路上如魚得水、一展所長,重拾自信。



未來,擁有無數個不可控制和無法預知。然而,及早做好生涯規劃卻能適當地規避風險。甘老師認為,生涯規劃小至幼兒園就已經可以開展,例如讓小朋友認識世界上有甚麼不同的工種。等他們大一點的時候,則鼓勵他們搜集資料或是參觀實習,了解各行各業對學生選讀的科目有何要求,再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對自己的了解,尋找出路。「我曾有個學生一直想成為醫生,但是等她即將考大學時才發現,原來中學階段沒有修讀過生物科是沒法學醫的,最終只能遺憾地放棄理想,改讀地理。」她指出,學生萬萬不可「臨時抱佛腳」,臨近升讀大學才來確定未來目標。「年輕人的試錯成本低,但如果能一擊即中,找到自己喜歡且適合的求學方向及工作,不是更好嗎?」




漢鼎學子參觀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國泰航空公司總部國泰城(Cathay Pacific City)。



「很多孩子在做完性格和生涯規劃測試後,整個人是懵懂又困惑的。」甘老師說,「我不會幫著他們去選擇或是做決定,而是換種方式——讓他們描繪十年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甘老師對一位學生描述的未來記憶猶新,她笑言「那個學生就像電影編劇一樣,把未來描繪得細緻入微」——「早上不慌不忙起床後喝杯牛奶」、「和孩子玩鬧一會兒然後親吻他出門」、「坐飛機去國外」、「泡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裡」……「他的確是個善於交流又喜歡歷史的孩子,所以在給他升學和工作建議時,我會匹配他對未來的那些描述。」甘老師說,「同時,他現階段的能力、家庭是否能夠負擔得了都得提醒讓他納入考量範圍。」最後男生選擇攻讀日語學位,大學畢業後便順從心意做了一名導遊。



當今社會,很多人將具備社交手腕、富有幽默感、處事圓滑、待人友善與成功畫上等號,甚至坊間還有各種訓練班、書籍教導人學習「說話的藝術」、扭轉自己的性格。「不可否認,主流社會的確更認可會表達及表現自我的人,性格內向的人也似乎比外向的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社會認同。」甘老師說,性格也並非天生註定,而是後天可以逆轉的。但是為了迎合他人,強行去「凹」性格有可能會造成焦慮等情緒問題



「你覺得自己太過內向,是性格缺陷,那麼什麼性格才是沒有缺陷的呢?否定自我、極力討好讓人、希望從別人口中獲得認同感,是否他人的接納和認可,真的代表所有人都接納認可你了呢?你自己缺乏的自信是否就能隨之而回了呢?」甘老師強調,性格沒有優劣之分,大可不必為了迎合他人故作改變,而是要善於利用自身性格優勢。她舉例道,就好像一個「企業型」性格的人,他們大多偏外向,以愛社交、遊說能力見長,如果硬讓他們轉向擅長從事理性複雜分析的「研究型」,不是不可以,而是需要付出幾倍的努力,而且他們未必能有本身就是「研究型」性格的人做得好。



那麼,國際課程要求學生善於表達、勇於分享,內向少言的學生是不是就一定不適合?同理,多愁善感、心思細膩的內向型孩子是不是就不適合留學國外?「不是不適合,性格內向並不代表不能適應群體生活,也不代表執行能力不高。」甘老師解釋說,在多元且更為寬鬆的國際課程環境中,任何性格的人都能得到包容,孩子在這種環境下也會變得開朗起來。同時,陌生的環境也會激起孩子無限的潛力,沒准就能發掘出他們獨當一面的特質呢!



「所以現在在漢鼎書院,我們既要給予學生不同的機會,讓他們盡可能多地表達自我、認識自己,同時也要注重挖掘他們的性格特點,幫助他們梳理今後的生涯規劃。畢竟,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甘老師說。



最新文章
“性格决定命运”?心理辅导专家带你做生涯规划!
发表于
2019-03-08

不少父母以爱为名、望子成龙,为孩子做着“生涯规划”、将他们打造成世俗眼中的“模范学生”,甚至让子女完成自己未竟的学业或事业。然而,你可曾想过,这一条条铺设好的人生轨道是否真能助孩子到达成功彼岸?而这盲目的“生涯规划」中,又埋藏了多少孩子最初的梦想、成长的苦闷、对现状的挣扎与失望?



事实上,我们常说的生涯规划,并不单指升学或是未来职业发展,而是一个持续的终身过程,以达到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而在求学阶段的生涯规划,则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门心思埋头苦读数载、横扫千军万马冲过独木桥,不就是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一个幸福的未来吗?



当看到别人实现梦想时,很多孩子或会露出羡慕的目光,但是这种理想生活不能复制——每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都不同,适合他人的不代表就适合自己。“因此,全面认识、定位自己,是整个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汉鼎书院的社工及心理辅导员甘晓琳说。个人的能力、兴趣性格以及生活环境成为影响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三大因素。而甘老师,则需要在每个孩子制定生涯规划时,帮助他们发掘、充分了解自己性格特点,并平衡三者关系



她根据霍兰德的“性格职业匹配理论”(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将学生的性格分为了“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企业型”和“传统型”,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共同特征,而且同种类型的人从事的职业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只是给了孩子们一个大概的参考方向,当然,还得综合考虑他们自身的能力、家庭因素等。”




图为霍兰德的「性格职业匹配理论」。来源:梁湘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



曾任职于本港公立学校的甘老师,谈起利用这套理论帮助孩子们选择升学与职场之路时,颇为感慨。她曾有个从小立志学化妆的女学生,当甘老师为其做性格测试时,就发现她兼具“社交型”、“艺术型”和“企业型”的性格特点。“从测试结果来看,她的性格与她的兴趣是正相关的,然而她的家庭却并不支持她的这一决定。”甘老师说,这位女生的家人考虑到香港没有专门与化妆相关的学位,于是大力阻止。而在甘老师不断调解和女生的坚持下,她的家长最终咬了咬牙同意她去台湾修读营养与美容学学位。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决定没有错。这位女生曾经学业上无傲人成绩、竞技场上无耀眼奖牌、性格上无过人之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最终在自己选择的升学道路上如鱼得水、一展所长,重拾自信。



未来,拥有无数个不可控制和无法预知。然而,及早做好生涯规划却能适当地规避风险。甘老师认为,生涯规划小至幼儿园就已经可以开展,例如让小朋友认识世界上有甚么不同的工种。等他们大一点的时候,则鼓励他们搜集资料或是参观实习,了解各行各业对学生选读的科目有何要求,再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对自己的了解,寻找出路。“我曾有个学生一直想成为医生,但是等她即将考大学时才发现,原来中学阶段没有修读过生物科是没法学医的,最终只能遗憾地放弃理想,改读地理。”她指出,学生万万不可“临时抱佛脚”,临近升读大学才来确定未来目标。“年轻人的试错成本低,但如果能一击即中,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的求学方向及工作,不是更好吗?”




汉鼎学子参观位于香港国际机场的国泰航空公司总部国泰城(Cathay Pacific City)。



“很多孩子在做完性格和生涯规划测试后,整个人是懵懂又困惑的。”甘老师说,“我不会帮着他们去选择或是做决定,而是换种方式——让他们描绘十年后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甘老师对一位学生描述的未来记忆犹新,她笑言“那个学生就像电影编剧一样,把未来描绘得细致入微”——“早上不慌不忙起床后喝杯牛奶”、“和孩子玩闹一会儿然后亲吻他出门”、“坐飞机去国外”、“泡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他的确是个善于交流又喜欢历史的孩子,所以在给他升学和工作建议时,我会匹配他对未来的那些描述。”甘老师说,“同时,他现阶段的能力、家庭是否能够负担得了都得提醒让他纳入考量范围。”最后男生选择攻读日语学位,大学毕业后便顺从心意做了一名导游。



当今社会,很多人将具备社交手腕、富有幽默感、处事圆滑、待人友善与成功画上等号,甚至坊间还有各种训练班、书籍教导人学习“说话的艺术”、扭转自己的性格。“不可否认,主流社会的确更认可会表达及表现自我的人,性格内向的人也似乎比外向的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社会认同。”甘老师说,性格也并非天生注定,而是后天可以逆转的。但是为了迎合他人,强行去“凹”性格有可能会造成焦虑等情绪问题



“你觉得自己太过内向,是性格缺陷,那么什么性格才是没有缺陷的呢?否定自我、极力讨好让人、希望从别人口中获得认同感,是否他人的接纳和认可,真的代表所有人都接纳认可你了呢?你自己缺乏的自信是否就能随之而回了呢?”甘老师强调,性格没有优劣之分,大可不必为了迎合他人故作改变,而是要善于利用自身性格优势。她举例道,就好像一个“企业型”性格的人,他们大多偏外向,以爱社交、游说能力见长,如果硬让他们转向擅长从事理性复杂分析的“研究型”,不是不可以,而是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而且他们未必能有本身就是“研究型”性格的人做得好。



那么,国际课程要求学生善于表达、勇于分享,内向少言的学生是不是就一定不适合?同理,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内向型孩子是不是就不适合留学国外?“不是不适合,性格内向并不代表不能适应群体生活,也不代表执行能力不高。”甘老师解释说,在多元且更为宽松的国际课程环境中,任何性格的人都能得到包容,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陌生的环境也会激起孩子无限的潜力,没准就能发掘出他们独当一面的特质呢!



“所以现在在汉鼎书院,我们既要给予学生不同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表达自我、认识自己,同时也要注重挖掘他们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梳理今后的生涯规划。毕竟,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甘老师说。




Latest Articles
「性格決定命運」?心理輔導專家帶你做生涯規劃!
Published on
Mar 8, 2019
Chinese version only

不少父母以愛為名、望子成龍,為孩子做著「生涯規劃」、將他們打造成世俗眼中的「模範學生」,甚至讓子女完成自己未竟的學業或事業。然而,你可曾想過,這一條條鋪設好的人生軌道是否真能助孩子到達成功彼岸?而這盲目的「生涯規劃」中,又埋藏了多少孩子最初的夢想、成長的苦悶、對現狀的掙扎與失望?



事實上,我們常說的生涯規劃,並不單指升學或是未來職業發展,而是一個持續的終身過程,以達到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標。而在求學階段的生涯規劃,則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門心思埋頭苦讀數載、橫掃千軍萬馬沖過獨木橋,不就是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個幸福的未來嗎?



當看到別人實現夢想時,很多孩子或會露出羡慕的目光,但是這種理想生活不能複製——每個人的能力、興趣愛好、價值觀都不同,適合他人的不代表就適合自己。「因此,全面認識、定位自己,是整個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漢鼎書院的社工及心理輔導員甘曉琳說。個人的能力、興趣性格以及生活環境成為影響生涯規劃最主要的三大因素。而甘老師,則需要在每個孩子制定生涯規劃時,幫助他們發掘、充分了解自己性格特點,並平衡三者關係



她根據霍蘭德的「性格職業匹配理論」(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將學生的性格分為了「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交型」、「企業型」和「傳統型」,每一種類型都有自己的共同特徵,而且同種類型的人從事的職業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這只是給了孩子們一個大概的參考方向,當然,還得綜合考慮他們自身的能力、家庭因素等。」




圖為霍蘭德的「性格職業匹配理論」。來源:梁湘明,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



曾任職於本港公立學校的甘老師,談起利用這套理論幫助孩子們選擇升學與職場之路時,頗為感慨。她曾有個從小立志學化妝的女學生,當甘老師為其做性格測試時,就發現她兼具「社交型」、「藝術型」和「企業型」的性格特點。「從測試結果來看,她的性格與她的興趣是正相關的,然而她的家庭卻並不支持她的這一決定。」甘老師說,這位女生的家人考慮到香港沒有專門與化妝相關的學位,於是大力阻止。而在甘老師不斷調解和女生的堅持下,她的家長最終咬了咬牙同意她去台灣修讀營養與美容學學位。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決定沒有錯。這位女生曾經學業上無傲人成績、競技場上無耀眼獎牌、性格上無過人之處,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最終在自己選擇的升學道路上如魚得水、一展所長,重拾自信。



未來,擁有無數個不可控制和無法預知。然而,及早做好生涯規劃卻能適當地規避風險。甘老師認為,生涯規劃小至幼兒園就已經可以開展,例如讓小朋友認識世界上有甚麼不同的工種。等他們大一點的時候,則鼓勵他們搜集資料或是參觀實習,了解各行各業對學生選讀的科目有何要求,再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對自己的了解,尋找出路。「我曾有個學生一直想成為醫生,但是等她即將考大學時才發現,原來中學階段沒有修讀過生物科是沒法學醫的,最終只能遺憾地放棄理想,改讀地理。」她指出,學生萬萬不可「臨時抱佛腳」,臨近升讀大學才來確定未來目標。「年輕人的試錯成本低,但如果能一擊即中,找到自己喜歡且適合的求學方向及工作,不是更好嗎?」




漢鼎學子參觀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國泰航空公司總部國泰城(Cathay Pacific City)。



「很多孩子在做完性格和生涯規劃測試後,整個人是懵懂又困惑的。」甘老師說,「我不會幫著他們去選擇或是做決定,而是換種方式——讓他們描繪十年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甘老師對一位學生描述的未來記憶猶新,她笑言「那個學生就像電影編劇一樣,把未來描繪得細緻入微」——「早上不慌不忙起床後喝杯牛奶」、「和孩子玩鬧一會兒然後親吻他出門」、「坐飛機去國外」、「泡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裡」……「他的確是個善於交流又喜歡歷史的孩子,所以在給他升學和工作建議時,我會匹配他對未來的那些描述。」甘老師說,「同時,他現階段的能力、家庭是否能夠負擔得了都得提醒讓他納入考量範圍。」最後男生選擇攻讀日語學位,大學畢業後便順從心意做了一名導遊。



當今社會,很多人將具備社交手腕、富有幽默感、處事圓滑、待人友善與成功畫上等號,甚至坊間還有各種訓練班、書籍教導人學習「說話的藝術」、扭轉自己的性格。「不可否認,主流社會的確更認可會表達及表現自我的人,性格內向的人也似乎比外向的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社會認同。」甘老師說,性格也並非天生註定,而是後天可以逆轉的。但是為了迎合他人,強行去「凹」性格有可能會造成焦慮等情緒問題



「你覺得自己太過內向,是性格缺陷,那麼什麼性格才是沒有缺陷的呢?否定自我、極力討好讓人、希望從別人口中獲得認同感,是否他人的接納和認可,真的代表所有人都接納認可你了呢?你自己缺乏的自信是否就能隨之而回了呢?」甘老師強調,性格沒有優劣之分,大可不必為了迎合他人故作改變,而是要善於利用自身性格優勢。她舉例道,就好像一個「企業型」性格的人,他們大多偏外向,以愛社交、遊說能力見長,如果硬讓他們轉向擅長從事理性複雜分析的「研究型」,不是不可以,而是需要付出幾倍的努力,而且他們未必能有本身就是「研究型」性格的人做得好。



那麼,國際課程要求學生善於表達、勇於分享,內向少言的學生是不是就一定不適合?同理,多愁善感、心思細膩的內向型孩子是不是就不適合留學國外?「不是不適合,性格內向並不代表不能適應群體生活,也不代表執行能力不高。」甘老師解釋說,在多元且更為寬鬆的國際課程環境中,任何性格的人都能得到包容,孩子在這種環境下也會變得開朗起來。同時,陌生的環境也會激起孩子無限的潛力,沒准就能發掘出他們獨當一面的特質呢!



「所以現在在漢鼎書院,我們既要給予學生不同的機會,讓他們盡可能多地表達自我、認識自己,同時也要注重挖掘他們的性格特點,幫助他們梳理今後的生涯規劃。畢竟,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甘老師說。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