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效法「孟母三遷」的媽媽告訴你,為啥讓娃扎根漢鼎
發表於
2019-09-20

說到「轉學」,這可能是最令家長抓狂的一件事情了吧!想當初,家長們風裡來雨裡去、三探三訪,好不容易幫孩子挑了一所自認為不錯的學校,以為娃可以「從一而終」學有所成,卻不曾想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可能比四海八荒還要大。



在漢鼎書院的插班生中,有這樣一位九年級學生Leo,他既上過內地小學,又讀過香港本地小學和中學,甚至英國的學校他也曾短暫地修讀過。那麼,是什麼讓Leo媽媽心甘情願效仿「孟母三遷」?又是什麼讓Leo最終決定紮根在漢鼎呢?



Q.1 孩子之前是在哪裡讀書呢?
孩子九歲來香港後,就在本地小學讀書,並一路升上中學,直到中三。而當初幫他選擇本地學校,就是希望學校宣揚的價值觀能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讓他從小懂得並終身實踐慈悲與愛心。小升中的初期,我們發現孩子的確在進步,和同學相處也非常開心,老師有時批評他,我們也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改正不良行為習慣。



本想著孩子可以安安心心在這所學校學有所得、渡過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然而,慢慢地,我們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對勁了。他有時回家來,就抱怨老師嫌棄他「廣東話不好」、「少爺脾氣」,當時我們也勸誡孩子,多多練習粵語、戒驕戒躁。但是,孩子的情緒並沒有隨著他努力改正缺點而好轉,反而更加抵觸老師。



Q.2 當時您是如何處理的呢?
心急如焚的我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和老師溝通。經過漫長的預約,老師終於同意見我。他列舉了孩子諸多問題,例如在說到孩子不合群時,還批評我們不應該讓孩子邀請同學來家裡玩,因為有「炫富」之嫌、會造成同學的心理陰影。我們家並非大富大貴,一直教育孩子都是遠離虛榮和攀比。所以當時聽完,我就感到無所適從了。



儘管如此,回到家後,我們還是教育孩子,並努力維護學校和老師的規則。直到後來,我們發現學校的價值觀和我們的理念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尤其是伴隨著近期香港愈演愈烈的政治紛爭事件。在課堂上,每每提到中國內地,老師教授的內容永遠都是負面的、極盡誇張的,這點讓我不理解也不能接受。為了引導孩子正確、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祖國,我三番五次帶他去內地旅行:遠赴農村山區,走訪雲南唐氏綜合症兒童和癌症家庭,瞭解農村的發展現狀以及基層幹部怎麼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等等。我還把參觀深圳的騰訊和華為總部也提上了議程,盼著他能感知領先全球的「中國智造」。我想讓他知道,一個國家在快速成長、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些問題很正常,年輕一代要做的,是學好知識本領,幫助國家更強大地發展。



後來我也約見了校長,對於我的困惑和建議,這位資深的校長做的更多的只是傾聽。當我說到「老師不應該這樣片面地教書,而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有身份的認同感,並讓他們瞭解愛香港的前提一定是愛國家」時,校長沉默了。



隨著孩子越來越迷茫、不安,我們也不停反思,這所學校是不是真的適合我們家庭呢?初時為了孩子,我們努力開解他的負面情緒,維護老師和學校規則。儘管有時在給孩子說教時,說著說著自己都覺得有些精神分裂,但還是不得不頂住壓力,與現實環境拉扯。但是後來,伴隨著家校價值觀嚴重錯位,在大是大非的問題前,我們再也不願屈就,而是直接糾正孩子從老師那裡得到的錯誤信息,讓他多用眼睛看、眼見為實。孩子年紀小,還分不清是非黑白,這個年齡段需要老師的引導。別看他在之前的學校對老師不滿意,但是那些老師教的東西可全刻在了腦海裡,包括那些負面消極的內容。轉學絕非易事,但是我怕孩子繼續這麼下去,只會在老師的「教導」下,越來越難分清是非黑白。



Q.3 那麼您理想中的學校是什麼樣的?希望孩子從學校生活中獲得什麼?
我希望學校的學術氛圍濃、校風單純一些。外界的干擾越多,孩子越沒辦法安定下來讀書。像原來的那所中學,學校是提倡學生之間互相舉報的,甚至舉報的孩子可以得到嘉獎。老師為了方便管理,會鼓勵孩子用寫舉報信的的方式「告密」,這些孩子便整天暗中盯梢監督,戾氣甚重,根本無法專心學習,更不用說什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了,同學間、師生間的關係也是疏遠、戒備的。



另外,我覺得老師應該要注重正面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充分認識自身價值和潛力、激勵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並規劃奮鬥目標,而不是整天高高在上,用強勢的命令壓制孩子。我們始終認為,孩子只是被動地學習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老師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適當鼓勵讚賞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研究興趣,進而引領他們自發學習、自由探究,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Q.4 後來您就來開始著手幫孩子物色新學校了?那您對漢鼎的第一印象如何?
是的。第一次來參觀漢鼎書院,覺得學校雖然不大,但卻很精緻,看得出辦學者的用心和滿滿誠意。當我和負責招生的老師一聊,就立馬感到氣場和頻道都對了,他們能從我的描述中,針對孩子的問題做出誠懇的回應,並找出孩子的癥結和解決辦法,我的心立馬就安定下來了。要知道,這種「待遇」可是我「夢寐以求」的。在以前的那所中學,老師哪怕會聽、會講普通話,他在見家長時也堅決不說,我只能用英文和他溝通,甚至還得請會講粵語的朋友來幫忙做翻譯。現在想想,也真是荒唐得可笑。



而真正讓我堅定送兒子來漢鼎的決心的,還是當時參觀學校時和徐莉校監的一番對談。我和她介紹孩子時,說了一句「感覺孩子不是做學問的人」,校監立馬讓我不要急著下結論,說漢鼎會給孩子更多的平臺,為孩子找到更適合他的學習方案和出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會改變的。當時我就覺得非常感動,因為以前的學校和老師給孩子下了太多標籤,以至於我也無形之中慢慢把孩子「標籤化」了。



還記得當兒子來漢鼎進行完入學考試、踏出校門的第一時間,他便迫不及待地和我說,「媽媽,我要來這裡讀書。」如今,孩子在這裡讀書已有一個月時間了,看到他的努力和改變,我非常慶幸當初的這個決定!



Q.5 在漢鼎這段時間,兒子有什麼顯著的變化呢?


這一個月讀下來,兒子最大的變化就是開朗、開心了許多,我能感覺到他的心理壓力小了不少,心氣順了,厭學情緒也消失了。現在他每天上學都非常開心積極,早上不到6點50分就出門了,根本不需要大人催促。我想,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兒子的性格可能都會越變越好了吧!



學業方面,他成績在以前班上排前幾名,按理說也應該越戰越勇、再接再厲吧,而事實上,他總是機械式地邊做功課邊唉聲歎氣,抱怨功課很煩。但是自打來了漢鼎之後,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業,還主動要求補習。細問之下,他說以前的功課大多是抄寫,一看就頭大,但是現在的功課則有意思得多,既有讓學生能輕鬆應對的題型,又有具挑戰性的題目,能做出來自然有滿足感。他還說同學們個個都很聰明,大家一起玩得也開心,但如果學業上落下去太多可就太沒面子,所以要卯起勁兒好好學。



兒子還特意提到,漢鼎老師上課有趣之餘,還常常會用敬詞「您」來稱呼他,他受寵若驚的同時,也感覺特別受尊重。我當時一聽就樂了,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可是越來越有主見和想法,也不服管,這本是令我們頭痛萬分的事。不過幸好,他喜歡這裡的老師,師生關係好自然就能成為他學習的動力。在老師的鼓勵下,原本對報名參加朗誦比賽猶豫不決的孩子,也鼓起了勇氣決定一試。他還在學校參加完「正念教育」後,說長大後也要成為一名心理醫生。可以說,漢鼎的老師完全滿足了剛剛提到的我對「理想老師」的期待。



我和兒子從小就交流得比較多,以前我們常會因為學校的事情有矛盾、起爭執,但是現在我們每次聊天都非常順暢。你能感覺到孩子、家、校擰成了一股繩朝著一個方向使勁。



Q.6 您對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態、成績還滿意嗎?對他有什麼期待呢?
整體來說,孩子在往好的方向走,作業每次都能拿高分,性格也變好了。我希望他能保持下去,並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古人有「孟母三遷」,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了孩子遷了多少次家了。一開始來香港,是希望孩子能在更國際化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後來兒子快升中學那會兒,還一度去了英國留學,然而國外學校校風堪憂,我們擔心孩子那麼小會受欺淩,所以又回到了香港。而這一次,家校的教育理念、價值觀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為孩子辦理轉學。這麼多次的轉學,也讓我有了很多反思。孩子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品行兼優比什麼都重要,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有擔當、講誠信、富愛心的人。而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扭轉之前那所學校灌輸的錯誤價值觀,加強他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最新文章
效法“孟母三迁”的妈妈告诉你,为啥让娃扎根汉鼎
发表于
2019-09-20

说到“转学”,这可能是最令家长抓狂的一件事情了吧!想当初,家长们风里来雨里去、三探三访,好不容易帮孩子挑了一所自认为不错的学校,以为娃可以“从一而终”学有所成,却不曾想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可能比四海八荒还要大。



在汉鼎书院的插班生中,有这样一位九年级学生Leo,他既上过内地小学,又读过香港本地小学和中学,甚至英国的学校他也曾短暂地修读过。那么,是什么让Leo妈妈心甘情愿效仿“孟母三迁”?又是什么让Leo最终决定扎根在汉鼎呢?



Q.1 孩子之前是在哪里读书呢?
孩子九岁来香港后,就在本地小学读书,并一路升上中学,直到中三。而当初帮他选择本地学校,就是希望学校宣扬的价值观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从小懂得并终身实践慈悲与爱心。小升中的初期,我们发现孩子的确在进步,和同学相处也非常开心,老师有时批评他,我们也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本想着孩子可以安安心心在这所学校学有所得、渡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然而,慢慢地,我们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劲了。他有时回家来,就抱怨老师嫌弃他“广东话不好”、“少爷脾气”,当时我们也劝诫孩子,多多练习粤语、戒骄戒躁。但是,孩子的情绪并没有随着他努力改正缺点而好转,反而更加抵触老师。



Q.2 当时您是如何处理的呢?
心急如焚的我们能想到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和老师沟通。经过漫长的预约,老师终于同意见我。他列举了孩子诸多问题,例如在说到孩子不合群时,还批评我们不应该让孩子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因为有“炫富”之嫌、会造成同学的心理阴影。我们家并非大富大贵,一直教育孩子都是远离虚荣和攀比。所以当时听完,我就感到无所适从了。



尽管如此,回到家后,我们还是教育孩子,并努力维护学校和老师的规则。直到后来,我们发现学校的价值观和我们的理念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尤其是伴随着近期香港愈演愈烈的政治纷争事件。在课堂上,每每提到中国内地,老师教授的内容永远都是负面的、极尽夸张的,这点让我不理解也不能接受。为了引导孩子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祖国,我三番五次带他去内地旅行:远赴农村山区,走访云南唐氏综合症儿童和癌症家庭,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以及基层干部怎么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等。我还把参观深圳的腾讯和华为总部也提上了议程,盼着他能感知领先全球的“中国智造”。我想让他知道,一个国家在快速成长、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些问题很正常,年轻一代要做的,是学好知识本领,帮助国家更强大地发展。



后来我也约见了校长,对于我的困惑和建议,这位资深的校长做的更多的只是倾听。当我说到“老师不应该这样片面地教书,而是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有身份的认同感,并让他们了解爱香港的前提一定是爱国家”时,校长沉默了。



随着孩子越来越迷茫、不安,我们也不停反思,这所学校是不是真的适合我们家庭呢?初时为了孩子,我们努力开解他的负面情绪,维护老师和学校规则。尽管有时在给孩子说教时,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有些精神分裂,但还是不得不顶住压力,与现实环境拉扯。但是后来,伴随着家校价值观严重错位,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前,我们再也不愿屈就,而是直接纠正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错误信息,让他多用眼睛看、眼见为实。孩子年纪小,还分不清是非黑白,这个年龄段需要老师的引导。别看他在之前的学校对老师不满意,但是那些老师教的东西可全刻在了脑海里,包括那些负面消极的内容。转学绝非易事,但是我怕孩子继续这么下去,只会在老师的“教导”下,越来越难分清是非黑白。



Q.3 那么您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希望孩子从学校生活中获得什么?
我希望学校的学术氛围浓、校风单纯一些。外界的干扰越多,孩子越没办法安定下来读书。像原来的那所中学,学校是提倡学生之间互相举报的,甚至举报的孩子可以得到嘉奖。老师为了方便管理,会鼓励孩子用写举报信的的方式“告密”,这些孩子便整天暗中盯梢监督,戾气甚重,根本无法专心学习,更不用说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了,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系也是疏远、戒备的。



另外,我觉得老师应该要注重正面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激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并规划奋斗目标,而不是整天高高在上,用强势的命令压制孩子。我们始终认为,孩子只是被动地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适当鼓励赞赏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研究兴趣,进而引领他们自发学习、自由探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Q.4 后来您就来开始着手帮孩子物色新学校了?那您对汉鼎的第一印象如何?
是的。第一次来参观汉鼎书院,觉得学校虽然不大,但却很精致,看得出办学者的用心和满满诚意。当我和负责招生的老师一聊,就立马感到气场和频道都对了,他们能从我的描述中,针对孩子的问题做出诚恳的回应,并找出孩子的症结和解决办法,我的心立马就安定下来了。要知道,这种“待遇”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在以前的那所中学,老师哪怕会听、会讲普通话,他在见家长时也坚决不说,我只能用英文和他沟通,甚至还得请会讲粤语的朋友来帮忙做翻译。现在想想,也真是荒唐得可笑。



而真正让我坚定送儿子来汉鼎的决心的,还是当时参观学校时和徐莉校监的一番对谈。我和她介绍孩子时,说了一句“感觉孩子不是做学问的人”,校监立马让我不要急着下结论,说汉鼎会给孩子更多的平台,为孩子找到更适合他的学习方案和出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会改变的。当时我就觉得非常感动,因为以前的学校和老师给孩子下了太多标签,以至于我也无形之中慢慢把孩子“标签化”了。



还记得当儿子来汉鼎进行完入学考试、踏出校门的第一时间,他便迫不及待地和我说,“妈妈,我要来这里读书。”如今,孩子在这里读书已有一个月时间了,看到他的努力和改变,我非常庆幸当初的这个决定!



Q.5 在汉鼎这段时间,儿子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呢?


这一个月读下来,儿子最大的变化就是开朗、开心了许多,我能感觉到他的心理压力小了不少,心气顺了,厌学情绪也消失了。现在他每天上学都非常开心积极,早上不到6点50分就出门了,根本不需要大人催促。我想,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儿子的性格可能都会越变越好了吧!



学业方面,他成绩在以前班上排前几名,按理说也应该越战越勇、再接再厉吧,而事实上,他总是机械式地边做功课边唉声叹气,抱怨功课很烦。但是自打来了汉鼎之后,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业,还主动要求补习。细问之下,他说以前的功课大多是抄写,一看就头大,但是现在的功课则有意思得多,既有让学生能轻松应对的题型,又有具挑战性的题目,能做出来自然有满足感。他还说同学们个个都很聪明,大家一起玩得也开心,但如果学业上落下去太多可就太没面子,所以要卯起劲儿好好学。



儿子还特意提到,汉鼎老师上课有趣之余,还常常会用敬词“您”来称呼他,他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感觉特别受尊重。我当时一听就乐了,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可是越来越有主见和想法,也不服管,这本是令我们头痛万分的事。不过幸好,他喜欢这里的老师,师生关系好自然就能成为他学习的动力。在老师的鼓励下,原本对报名参加朗诵比赛犹豫不决的孩子,也鼓起了勇气决定一试。他还在学校参加完“正念教育”后,说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可以说,汉鼎的老师完全满足了刚刚提到的我对“理想老师”的期待。



我和儿子从小就交流得比较多,以前我们常会因为学校的事情有矛盾、起争执,但是现在我们每次聊天都非常顺畅。你能感觉到孩子、家、校拧成了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使劲。



Q.6 您对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成绩还满意吗?对他有什么期待呢?
整体来说,孩子在往好的方向走,作业每次都能拿高分,性格也变好了。我希望他能保持下去,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有“孟母三迁”,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为了孩子迁了多少次家了。一开始来香港,是希望孩子能在更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后来儿子快升中学那会儿,还一度去了英国留学,然而国外学校校风堪忧,我们担心孩子那么小会受欺凌,所以又回到了香港。而这一次,家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为孩子办理转学。这么多次的转学,也让我有了很多反思。孩子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品行兼优比什么都重要,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担当、讲诚信、富爱心的人。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扭转之前那所学校灌输的错误价值观,加强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Latest Articles
效法「孟母三遷」的媽媽告訴你,為啥讓娃扎根漢鼎
Published on
Sep 20, 2019
Chinese version only

說到「轉學」,這可能是最令家長抓狂的一件事情了吧!想當初,家長們風裡來雨裡去、三探三訪,好不容易幫孩子挑了一所自認為不錯的學校,以為娃可以「從一而終」學有所成,卻不曾想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可能比四海八荒還要大。



在漢鼎書院的插班生中,有這樣一位九年級學生Leo,他既上過內地小學,又讀過香港本地小學和中學,甚至英國的學校他也曾短暫地修讀過。那麼,是什麼讓Leo媽媽心甘情願效仿「孟母三遷」?又是什麼讓Leo最終決定紮根在漢鼎呢?



Q.1 孩子之前是在哪裡讀書呢?
孩子九歲來香港後,就在本地小學讀書,並一路升上中學,直到中三。而當初幫他選擇本地學校,就是希望學校宣揚的價值觀能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讓他從小懂得並終身實踐慈悲與愛心。小升中的初期,我們發現孩子的確在進步,和同學相處也非常開心,老師有時批評他,我們也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改正不良行為習慣。



本想著孩子可以安安心心在這所學校學有所得、渡過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然而,慢慢地,我們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對勁了。他有時回家來,就抱怨老師嫌棄他「廣東話不好」、「少爺脾氣」,當時我們也勸誡孩子,多多練習粵語、戒驕戒躁。但是,孩子的情緒並沒有隨著他努力改正缺點而好轉,反而更加抵觸老師。



Q.2 當時您是如何處理的呢?
心急如焚的我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和老師溝通。經過漫長的預約,老師終於同意見我。他列舉了孩子諸多問題,例如在說到孩子不合群時,還批評我們不應該讓孩子邀請同學來家裡玩,因為有「炫富」之嫌、會造成同學的心理陰影。我們家並非大富大貴,一直教育孩子都是遠離虛榮和攀比。所以當時聽完,我就感到無所適從了。



儘管如此,回到家後,我們還是教育孩子,並努力維護學校和老師的規則。直到後來,我們發現學校的價值觀和我們的理念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尤其是伴隨著近期香港愈演愈烈的政治紛爭事件。在課堂上,每每提到中國內地,老師教授的內容永遠都是負面的、極盡誇張的,這點讓我不理解也不能接受。為了引導孩子正確、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祖國,我三番五次帶他去內地旅行:遠赴農村山區,走訪雲南唐氏綜合症兒童和癌症家庭,瞭解農村的發展現狀以及基層幹部怎麼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等等。我還把參觀深圳的騰訊和華為總部也提上了議程,盼著他能感知領先全球的「中國智造」。我想讓他知道,一個國家在快速成長、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些問題很正常,年輕一代要做的,是學好知識本領,幫助國家更強大地發展。



後來我也約見了校長,對於我的困惑和建議,這位資深的校長做的更多的只是傾聽。當我說到「老師不應該這樣片面地教書,而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有身份的認同感,並讓他們瞭解愛香港的前提一定是愛國家」時,校長沉默了。



隨著孩子越來越迷茫、不安,我們也不停反思,這所學校是不是真的適合我們家庭呢?初時為了孩子,我們努力開解他的負面情緒,維護老師和學校規則。儘管有時在給孩子說教時,說著說著自己都覺得有些精神分裂,但還是不得不頂住壓力,與現實環境拉扯。但是後來,伴隨著家校價值觀嚴重錯位,在大是大非的問題前,我們再也不願屈就,而是直接糾正孩子從老師那裡得到的錯誤信息,讓他多用眼睛看、眼見為實。孩子年紀小,還分不清是非黑白,這個年齡段需要老師的引導。別看他在之前的學校對老師不滿意,但是那些老師教的東西可全刻在了腦海裡,包括那些負面消極的內容。轉學絕非易事,但是我怕孩子繼續這麼下去,只會在老師的「教導」下,越來越難分清是非黑白。



Q.3 那麼您理想中的學校是什麼樣的?希望孩子從學校生活中獲得什麼?
我希望學校的學術氛圍濃、校風單純一些。外界的干擾越多,孩子越沒辦法安定下來讀書。像原來的那所中學,學校是提倡學生之間互相舉報的,甚至舉報的孩子可以得到嘉獎。老師為了方便管理,會鼓勵孩子用寫舉報信的的方式「告密」,這些孩子便整天暗中盯梢監督,戾氣甚重,根本無法專心學習,更不用說什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了,同學間、師生間的關係也是疏遠、戒備的。



另外,我覺得老師應該要注重正面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充分認識自身價值和潛力、激勵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並規劃奮鬥目標,而不是整天高高在上,用強勢的命令壓制孩子。我們始終認為,孩子只是被動地學習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老師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適當鼓勵讚賞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研究興趣,進而引領他們自發學習、自由探究,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Q.4 後來您就來開始著手幫孩子物色新學校了?那您對漢鼎的第一印象如何?
是的。第一次來參觀漢鼎書院,覺得學校雖然不大,但卻很精緻,看得出辦學者的用心和滿滿誠意。當我和負責招生的老師一聊,就立馬感到氣場和頻道都對了,他們能從我的描述中,針對孩子的問題做出誠懇的回應,並找出孩子的癥結和解決辦法,我的心立馬就安定下來了。要知道,這種「待遇」可是我「夢寐以求」的。在以前的那所中學,老師哪怕會聽、會講普通話,他在見家長時也堅決不說,我只能用英文和他溝通,甚至還得請會講粵語的朋友來幫忙做翻譯。現在想想,也真是荒唐得可笑。



而真正讓我堅定送兒子來漢鼎的決心的,還是當時參觀學校時和徐莉校監的一番對談。我和她介紹孩子時,說了一句「感覺孩子不是做學問的人」,校監立馬讓我不要急著下結論,說漢鼎會給孩子更多的平臺,為孩子找到更適合他的學習方案和出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會改變的。當時我就覺得非常感動,因為以前的學校和老師給孩子下了太多標籤,以至於我也無形之中慢慢把孩子「標籤化」了。



還記得當兒子來漢鼎進行完入學考試、踏出校門的第一時間,他便迫不及待地和我說,「媽媽,我要來這裡讀書。」如今,孩子在這裡讀書已有一個月時間了,看到他的努力和改變,我非常慶幸當初的這個決定!



Q.5 在漢鼎這段時間,兒子有什麼顯著的變化呢?


這一個月讀下來,兒子最大的變化就是開朗、開心了許多,我能感覺到他的心理壓力小了不少,心氣順了,厭學情緒也消失了。現在他每天上學都非常開心積極,早上不到6點50分就出門了,根本不需要大人催促。我想,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兒子的性格可能都會越變越好了吧!



學業方面,他成績在以前班上排前幾名,按理說也應該越戰越勇、再接再厲吧,而事實上,他總是機械式地邊做功課邊唉聲歎氣,抱怨功課很煩。但是自打來了漢鼎之後,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業,還主動要求補習。細問之下,他說以前的功課大多是抄寫,一看就頭大,但是現在的功課則有意思得多,既有讓學生能輕鬆應對的題型,又有具挑戰性的題目,能做出來自然有滿足感。他還說同學們個個都很聰明,大家一起玩得也開心,但如果學業上落下去太多可就太沒面子,所以要卯起勁兒好好學。



兒子還特意提到,漢鼎老師上課有趣之餘,還常常會用敬詞「您」來稱呼他,他受寵若驚的同時,也感覺特別受尊重。我當時一聽就樂了,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可是越來越有主見和想法,也不服管,這本是令我們頭痛萬分的事。不過幸好,他喜歡這裡的老師,師生關係好自然就能成為他學習的動力。在老師的鼓勵下,原本對報名參加朗誦比賽猶豫不決的孩子,也鼓起了勇氣決定一試。他還在學校參加完「正念教育」後,說長大後也要成為一名心理醫生。可以說,漢鼎的老師完全滿足了剛剛提到的我對「理想老師」的期待。



我和兒子從小就交流得比較多,以前我們常會因為學校的事情有矛盾、起爭執,但是現在我們每次聊天都非常順暢。你能感覺到孩子、家、校擰成了一股繩朝著一個方向使勁。



Q.6 您對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態、成績還滿意嗎?對他有什麼期待呢?
整體來說,孩子在往好的方向走,作業每次都能拿高分,性格也變好了。我希望他能保持下去,並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古人有「孟母三遷」,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了孩子遷了多少次家了。一開始來香港,是希望孩子能在更國際化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後來兒子快升中學那會兒,還一度去了英國留學,然而國外學校校風堪憂,我們擔心孩子那麼小會受欺淩,所以又回到了香港。而這一次,家校的教育理念、價值觀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為孩子辦理轉學。這麼多次的轉學,也讓我有了很多反思。孩子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品行兼優比什麼都重要,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有擔當、講誠信、富愛心的人。而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扭轉之前那所學校灌輸的錯誤價值觀,加強他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