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哭鬧打砸?心理輔導專家教你平息娃的熊熊怒火!
發表於
2019-03-01

5歲的奇奇和14歲的小佳此時都在和父母發脾氣。剛畫了一幅水彩畫的奇奇,因為心愛的畫被爸爸不小心蹭花了一塊,而猛地將手邊的畫筆往地上一摔,瘋狂地拳打腳踢、尖叫哭鬧道:「你賠我的畫!」而另一邊廂,小佳卻因為媽媽讓她放下已經玩了一個多小時的手機、抓緊寫作業,而莫名火大:「你怎麼那麼煩?能不能走遠一點?」說完便罵罵咧咧走回了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大力關上了房門。



你可能也經歷過類似的時刻,明明是一件小事,孩子們的情緒卻排山倒海般說來就來,哪怕對著他們念十萬遍「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也依舊無法平息他們的攻心急火。真的是因為孩子小,所以不懂事亂發脾氣嗎?家長們常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能控制情緒?為什麼他那麼不聽話?」「為什麼一言不合就哭鬧打人?」「為什麼我一和他講道理他就會大聲吼叫?」這些問題有解嗎?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做?甚至,情緒問題可以預防嗎?




其實,想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還得先從大腦發育開始談起。父母常關注孩子的左腦、右腦開發,但其實上層腦與下層腦也有分工,有效地訓練上下層腦的配合,不僅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更能讓他們學會自我控制,成為情商絕佳的人。



小豆丁發脾氣「易燃易爆」?訓練上下層腦配合!


漢鼎書院的社工及心理輔導員甘曉琳介紹說,人的大腦由下自上發育,就好像蓋房子一樣要從下慢慢往上蓋。大腦最下層是腦幹,主掌呼吸、心跳等人類基本生存的功能。這塊區域自孩子一出生便已完全成熟了。腦幹上方是用來處理我們情緒的「邊緣系統」,這塊區域被稱為「情緒腦」或「下層腦」,在嬰幼兒時期已經開始運作——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就已經能感知到危險、害怕、開心等情緒。而「上層腦」指的是大腦最上層的「皮質區」,又稱為「理智腦」,負責思考、理性分析等。



「腦幹和下層腦在我們孩童時期早已發育成熟,但負責思考、做決策的上層腦得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成熟。」甘老師說,「為什麼小朋友沒法像大人一樣遇到挫敗、不如意時能控制住情緒,三思而後行,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完全發育成熟。」



甘老師介紹說,曾見過不少家長為了低幼孩子的情緒問題犯難。有的孩子為了爭搶玩具、地盤大打出手,有的孩子為了買衣服、糖果哭鬧不止,有的孩子一言不合便亂丟東西……「大多數父母都會先制止子女的行為,但是孩子們這時候很難聽從,因為他們負責情緒的下層腦已經完全控制了尚未發育成熟的上層腦。這時候和他們談理性、談冷靜,根本不可能。」



甘老師說,遇到這種「屢教不改」的情況時,不少父母也會跟著火起來,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把他們獨自關到房間冷靜冷靜。然而,在房門外父母可曾想過,這樣的管教方法真的有效嗎?被獨自關「小黑屋」的孩子真的能冷靜反思「我剛剛做錯了,我不該鬧脾氣」嗎?甘老師指,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被關在房間裡的孩子會覺得「我就是要耍脾氣!我就是要達到目的!」、「爸爸媽媽太壞了!他們不愛我了!」隨之而來的,便是又一輪的激動情緒。



治標&治本法輕鬆搞定壞脾氣


「在面對孩子情緒爆發時,通常有治標和治本兩種做法。」甘老師介紹道,所謂治標,就是在孩子情緒一觸即發時,便抱住他,輕拍他的後背,給予他足夠的溫暖和安慰,同時設身處地地開解他:「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我也知道你很生氣,你是不是感覺到身體繃得很緊、牙齒也咬得緊緊的?那是因為你在生氣呀!」甘老師解釋道,家長可以描述孩子發脾氣時的身體狀態,讓他們明白這種情緒和身體特徵是在生氣。這既能有效地幫助他們舒緩當下的情緒,又能讓他們日後在出現類似情緒時,學會用言語去平復心情。「曾有研究表明,孩子們如果能對自己的情緒分門別類,並用適當的語言描述出來,他們就更具同理心,情感的感知能力更強、情商更高,今後幸福感指數也就更高。」她說。



甘老師強調,當孩子冷靜下來後,父母要鼓勵他們自己說出發脾氣的理由、哪裡做錯了、可能產生的後果以及之後遇到同類事件應該如何處理。「治標」並不是讓父母一味去遷就孩子,而是在給予適當安慰的同時,給他們訂立規矩、做到「賞罰分明」——簡單明了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何做。而所謂的「罰」,甘老師說,並不代表孩子發脾氣後要將他們關黑屋,或是打罵他們,而是採取更為平和的方式,例如暫時拿走孩子喜歡的東西,讓他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無可否認,為人父母是件辛苦的「工作」,尤其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肺都快氣炸了」的情緒在所難免。「但是一定要記住,父母不可以在哭鬧的孩子面前大吼大叫,這樣只會讓他們情緒更糟糕。」甘老師支招說,每個孩子都有適合的紓解壞情緒的方式,父母平時要多做觀察、多嘗試,否則孩子們只會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表達情緒。「例如,平時孩子活潑好動,那麼跑步等運動方式就能幫上他,甚至來一場親子間的枕頭大戰,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視覺刺激型的孩子可以通過看書畫畫來轉移注意力、平復心情;平時語言能力強的孩子則可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各類情緒;而那些偏理性的孩子的家長可就偷笑了:他們可以和孩子們安安靜靜坐下來,討論分析剛剛發生的事情,「以理服人」了。



而甘老師說到的治本之法,則是要幫助孩子內心成長。例如家校配合、不斷給孩子們分享健康的知識理念,讓他們慢慢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指導他們今後的一言一行。而平時注意訓練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也能讓他們在情緒不穩時依舊能儘量做到理性分析。當孩子大一點時,家長可以鼓勵他們讀讀探討生命意義的正向哲學書、多記日記、常討論,從文字和言語中慢慢感悟是非曲折、擴充胸懷。



花季雨季的情緒問題


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們上層腦發育逐步成熟,但是面對青春期荷爾蒙的湧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甘老師介紹道。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在最新一次調查中,收集21所中學750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抑鬱症狀快速自評量表」問卷。結果顯示,過半數的受訪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每四名受訪學生中,便有一人曾有輕度至嚴重自殺念頭。



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甘老師指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歷挫折與失敗,一些沮喪、低落的負面情緒隨之而來是正常的。但是切不可輕視這類負面情緒對學習、生活的影響,若任其發展,久而久之甚至會發展成抑鬱、焦慮、狂躁等情緒病。



在漢鼎,你會經常看到甘老師陪著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互動,或是極其認真又不失溫柔笑容和學生傾談。甘老師形容心理輔導員就好似一個會保密的「樹洞」,不僅會認真聆聽孩子們的一句一言,無限接受與包容他們的內心想法、不帶有色眼鏡去審判他的言行,還會為迷茫的孩子們提供慰藉和正向的建議。



「我們平時會觀察孩子們的行為並和他們聊天,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並建立動態的檔案。」甘老師介紹說,「當發現他們最近情緒不太對勁,或是個人狀態影響到了學習生活,便會特別留意,積極介入。」她認為心理輔導更多的是對情緒問題的排解和情緒病的預防,而非真發展到了情緒病的地步才想著去找心理醫生。



曾在香港公立中學任職的甘老師,遇到過孩子們形形色色的情緒問題。曾有中一的學生,因為害怕同學嘲笑自己的普通話而一連幾日不上學。甘老師一方面運用敘事治療法,讓孩子將恐懼的心態描繪成一個實體化的形象,讓他能鼓起勇氣進行抗爭。另一方面,她又帶著這名學生進行CBT認知行為療法,一起追根溯源「同學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在早期成長階段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等,為他理性分析、給出正面積極的引導,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負面想法。



甘老師提示道,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更為敏感,作為家長更應該多點陪伴、多點開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都會有些叛逆,家長更應該克制情緒,若將打罵施加在他們身上,他們的反叛情緒會更嚴重。」她說,就算是長成了小夥子、小姑娘,擁抱仍能夠給予孩子們足夠的安全感。同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鼓勵他們表達內心所想,也有助於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緒、促進親子關係。



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




資料來源:《明報》「調查:中學生對學業感煩厭 逾半受訪者有抑鬱病徵 每4學生1人曾想自殺」




最新文章
哭闹打砸?心理辅导专家教你平息娃的熊熊怒火!
发表于
2019-03-01

5岁的奇奇和14岁的小佳此时都在和父母发脾气。刚画了一幅水彩画的奇奇,因为心爱的画被爸爸不小心蹭花了一块,而猛地将手边的画笔往地上一摔,疯狂地拳打脚踢、尖叫哭闹道:「你赔我的画!」而另一边厢,小佳却因为妈妈让她放下已经玩了一个多小时的手机、抓紧写作业,而莫名火大:「你怎么那么烦?能不能走远一点?」说完便骂骂咧咧走回了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大力关上了房门。



你可能也经历过类似的时刻,明明是一件小事,孩子们的情绪却排山倒海般说来就来,哪怕对着他们念十万遍「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也依旧无法平息他们的攻心急火。真的是因为孩子小,所以不懂事乱发脾气吗?家长们常抱怨「为什么孩子不能控制情绪?为什么他那么不听话?」「为什么一言不合就哭闹打人?」「为什么我一和他讲道理他就会大声吼叫?」这些问题有解吗?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做?甚至,情绪问题可以预防吗?



其实,想要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还得先从大脑发育开始谈起。父母常关注孩子的左脑、右脑开发,但其实上层脑与下层脑也有分工,有效地训练上下层脑的配合,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更能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成为情商绝佳的人。



小豆丁发脾气「易燃易爆」?训练上下层脑配合!


汉鼎书院的社工及心理辅导员甘晓琳介绍说,人的大脑由下自上发育,就好像盖房子一样要从下慢慢往上盖。大脑最下层是脑干,主掌呼吸、心跳等人类基本生存的功能。这块区域自孩子一出生便已完全成熟了。脑干上方是用来处理我们情绪的「边缘系统」,这块区域被称为「情绪脑」或「下层脑」,在婴幼儿时期已经开始运作——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就已经能感知到危险、害怕、开心等情绪。而「上层脑」指的是大脑最上层的「皮质区」,又称为「理智脑」,负责思考、理性分析等。



「脑干和下层脑在我们孩童时期早已发育成熟,但负责思考、做决策的上层脑得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成熟。」甘老师说,「为什么小朋友没法像大人一样遇到挫败、不如意时能控制住情绪,三思而后行,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完全发育成熟。」



甘老师介绍说,曾见过不少家长为了低幼孩子的情绪问题犯难。有的孩子为了争抢玩具、地盘大打出手,有的孩子为了买衣服、糖果哭闹不止,有的孩子一言不合便乱丢东西……「大多数父母都会先制止子女的行为,但是孩子们这时候很难听从,因为他们负责情绪的下层脑已经完全控制了尚未发育成熟的上层脑。这时候和他们谈理性、谈冷静,根本不可能。」



甘老师说,遇到这种「屡教不改」的情况时,不少父母也会跟着火起来,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把他们独自关到房间冷静冷静。然而,在房门外父母可曾想过,这样的管教方法真的有效吗?被独自关「小黑屋」的孩子真的能冷静反思「我刚刚做错了,我不该闹脾气」吗?甘老师指,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被关在房间里的孩子会觉得「我就是要耍脾气!我就是要达到目的!」、「爸爸妈妈太坏了!他们不爱我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又一轮的激动情绪。



治标&治本法轻松搞定坏脾气


「在面对孩子情绪爆发时,通常有治标和治本两种做法。」甘老师介绍道,所谓治标,就是在孩子情绪一触即发时,便抱住他,轻拍他的后背,给予他足够的温暖和安慰,同时设身处地地开解他:「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我也知道你很生气,你是不是感觉到身体绷得很紧、牙齿也咬得紧紧的?那是因为你在生气呀!」甘老师解释道,家长可以描述孩子发脾气时的身体状态,让他们明白这种情绪和身体特征是在生气。这既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舒缓当下的情绪,又能让他们日后在出现类似情绪时,学会用言语去平复心情。「曾有研究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对自己的情绪分门别类,并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他们就更具同理心,情感的感知能力更强、情商更高,今后幸福感指数也就更高。」她说。



甘老师强调,当孩子冷静下来后,父母要鼓励他们自己说出发脾气的理由、哪里做错了、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之后遇到同类事件应该如何处理。「治标」并不是让父母一味去迁就孩子,而是在给予适当安慰的同时,给他们订立规矩、做到「赏罚分明」——简单明了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做。而所谓的「罚」,甘老师说,并不代表孩子发脾气后要将他们关黑屋,或是打骂他们,而是采取更为平和的方式,例如暂时拿走孩子喜欢的东西,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无可否认,为人父母是件辛苦的「工作」,尤其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肺都快气炸了」的情绪在所难免。「但是一定要记住,父母不可以在哭闹的孩子面前大吼大叫,这样只会让他们情绪更糟糕。」甘老师支招说,每个孩子都有适合的纾解坏情绪的方式,父母平时要多做观察、多尝试,否则孩子们只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表达情绪。「例如,平时孩子活泼好动,那么跑步等运动方式就能帮上他,甚至来一场亲子间的枕头大战,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视觉刺激型的孩子可以通过看书画画来转移注意力、平复心情;平时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则可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各类情绪;而那些偏理性的孩子的家长可就偷笑了:他们可以和孩子们安安静静坐下来,讨论分析刚刚发生的事情,「以理服人」了。



而甘老师说到的治本之法,则是要帮助孩子内心成长。例如家校配合、不断给孩子们分享健康的知识理念,让他们慢慢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指导他们今后的一言一行。而平时注意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也能让他们在情绪不稳时依旧能尽量做到理性分析。当孩子大一点时,家长可以鼓励他们读读探讨生命意义的正向哲学书、多记日记、常讨论,从文字和言语中慢慢感悟是非曲折、扩充胸怀。



花季雨季的情绪问题


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上层脑发育逐步成熟,但是面对青春期荷尔蒙的涌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甘老师介绍道。



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在最新一次调查中,收集21所中学7500名中一至中六学生「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问卷。结果显示,过半数的受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每四名受访学生中,便有一人曾有轻度至严重自杀念头。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甘老师指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挫折与失败,一些沮丧、低落的负面情绪随之而来是正常的。但是切不可轻视这类负面情绪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若任其发展,久而久之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焦虑、狂躁等情绪病。



在汉鼎,你会经常看到甘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互动,或是极其认真又不失温柔笑容和学生倾谈。甘老师形容心理辅导员就好似一个会保密的「树洞」,不仅会认真聆听孩子们的一句一言,无限接受与包容他们的内心想法、不带有色眼镜去审判他的言行,还会为迷茫的孩子们提供慰藉和正向的建议。



「我们平时会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并和他们聊天,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并建立动态的档案。」甘老师介绍说,「当发现他们最近情绪不太对劲,或是个人状态影响到了学习生活,便会特别留意,积极介入。」她认为心理辅导更多的是对情绪问题的排解和情绪病的预防,而非真发展到了情绪病的地步才想着去找心理医生。



曾在香港公立中学任职的甘老师,遇到过孩子们形形色色的情绪问题。曾有中一的学生,因为害怕同学嘲笑自己的普通话而一连几日不上学。甘老师一方面运用叙事治疗法,让孩子将恐惧的心态描绘成一个实体化的形象,让他能鼓起勇气进行抗争。另一方面,她又带着这名学生进行CBT认知行为疗法,一起追根溯源「同学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在早期成长阶段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等,为他理性分析、给出正面积极的引导,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负面想法。



甘老师提示道,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更为敏感,作为家长更应该多点陪伴、多点开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都会有些叛逆,家长更应该克制情绪,若将打骂施加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反叛情绪会更严重。」她说,就算是长成了小伙子、小姑娘,拥抱仍能够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安全感。同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所想,也有助于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促进亲子关系。



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资料来源:《明报》「调查:中学生对学业感烦厌 逾半受访者有抑郁病征 每4学生1人曾想自杀」



Latest Articles
哭鬧打砸?心理輔導專家教你平息娃的熊熊怒火!
Published on
Mar 1, 2019
Chinese version only

5歲的奇奇和14歲的小佳此時都在和父母發脾氣。剛畫了一幅水彩畫的奇奇,因為心愛的畫被爸爸不小心蹭花了一塊,而猛地將手邊的畫筆往地上一摔,瘋狂地拳打腳踢、尖叫哭鬧道:「你賠我的畫!」而另一邊廂,小佳卻因為媽媽讓她放下已經玩了一個多小時的手機、抓緊寫作業,而莫名火大:「你怎麼那麼煩?能不能走遠一點?」說完便罵罵咧咧走回了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大力關上了房門。



你可能也經歷過類似的時刻,明明是一件小事,孩子們的情緒卻排山倒海般說來就來,哪怕對著他們念十萬遍「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也依舊無法平息他們的攻心急火。真的是因為孩子小,所以不懂事亂發脾氣嗎?家長們常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能控制情緒?為什麼他那麼不聽話?」「為什麼一言不合就哭鬧打人?」「為什麼我一和他講道理他就會大聲吼叫?」這些問題有解嗎?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做?甚至,情緒問題可以預防嗎?




其實,想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還得先從大腦發育開始談起。父母常關注孩子的左腦、右腦開發,但其實上層腦與下層腦也有分工,有效地訓練上下層腦的配合,不僅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更能讓他們學會自我控制,成為情商絕佳的人。



小豆丁發脾氣「易燃易爆」?訓練上下層腦配合!


漢鼎書院的社工及心理輔導員甘曉琳介紹說,人的大腦由下自上發育,就好像蓋房子一樣要從下慢慢往上蓋。大腦最下層是腦幹,主掌呼吸、心跳等人類基本生存的功能。這塊區域自孩子一出生便已完全成熟了。腦幹上方是用來處理我們情緒的「邊緣系統」,這塊區域被稱為「情緒腦」或「下層腦」,在嬰幼兒時期已經開始運作——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就已經能感知到危險、害怕、開心等情緒。而「上層腦」指的是大腦最上層的「皮質區」,又稱為「理智腦」,負責思考、理性分析等。



「腦幹和下層腦在我們孩童時期早已發育成熟,但負責思考、做決策的上層腦得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成熟。」甘老師說,「為什麼小朋友沒法像大人一樣遇到挫敗、不如意時能控制住情緒,三思而後行,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完全發育成熟。」



甘老師介紹說,曾見過不少家長為了低幼孩子的情緒問題犯難。有的孩子為了爭搶玩具、地盤大打出手,有的孩子為了買衣服、糖果哭鬧不止,有的孩子一言不合便亂丟東西……「大多數父母都會先制止子女的行為,但是孩子們這時候很難聽從,因為他們負責情緒的下層腦已經完全控制了尚未發育成熟的上層腦。這時候和他們談理性、談冷靜,根本不可能。」



甘老師說,遇到這種「屢教不改」的情況時,不少父母也會跟著火起來,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把他們獨自關到房間冷靜冷靜。然而,在房門外父母可曾想過,這樣的管教方法真的有效嗎?被獨自關「小黑屋」的孩子真的能冷靜反思「我剛剛做錯了,我不該鬧脾氣」嗎?甘老師指,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被關在房間裡的孩子會覺得「我就是要耍脾氣!我就是要達到目的!」、「爸爸媽媽太壞了!他們不愛我了!」隨之而來的,便是又一輪的激動情緒。



治標&治本法輕鬆搞定壞脾氣


「在面對孩子情緒爆發時,通常有治標和治本兩種做法。」甘老師介紹道,所謂治標,就是在孩子情緒一觸即發時,便抱住他,輕拍他的後背,給予他足夠的溫暖和安慰,同時設身處地地開解他:「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我也知道你很生氣,你是不是感覺到身體繃得很緊、牙齒也咬得緊緊的?那是因為你在生氣呀!」甘老師解釋道,家長可以描述孩子發脾氣時的身體狀態,讓他們明白這種情緒和身體特徵是在生氣。這既能有效地幫助他們舒緩當下的情緒,又能讓他們日後在出現類似情緒時,學會用言語去平復心情。「曾有研究表明,孩子們如果能對自己的情緒分門別類,並用適當的語言描述出來,他們就更具同理心,情感的感知能力更強、情商更高,今後幸福感指數也就更高。」她說。



甘老師強調,當孩子冷靜下來後,父母要鼓勵他們自己說出發脾氣的理由、哪裡做錯了、可能產生的後果以及之後遇到同類事件應該如何處理。「治標」並不是讓父母一味去遷就孩子,而是在給予適當安慰的同時,給他們訂立規矩、做到「賞罰分明」——簡單明了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何做。而所謂的「罰」,甘老師說,並不代表孩子發脾氣後要將他們關黑屋,或是打罵他們,而是採取更為平和的方式,例如暫時拿走孩子喜歡的東西,讓他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無可否認,為人父母是件辛苦的「工作」,尤其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肺都快氣炸了」的情緒在所難免。「但是一定要記住,父母不可以在哭鬧的孩子面前大吼大叫,這樣只會讓他們情緒更糟糕。」甘老師支招說,每個孩子都有適合的紓解壞情緒的方式,父母平時要多做觀察、多嘗試,否則孩子們只會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表達情緒。「例如,平時孩子活潑好動,那麼跑步等運動方式就能幫上他,甚至來一場親子間的枕頭大戰,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視覺刺激型的孩子可以通過看書畫畫來轉移注意力、平復心情;平時語言能力強的孩子則可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各類情緒;而那些偏理性的孩子的家長可就偷笑了:他們可以和孩子們安安靜靜坐下來,討論分析剛剛發生的事情,「以理服人」了。



而甘老師說到的治本之法,則是要幫助孩子內心成長。例如家校配合、不斷給孩子們分享健康的知識理念,讓他們慢慢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指導他們今後的一言一行。而平時注意訓練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也能讓他們在情緒不穩時依舊能儘量做到理性分析。當孩子大一點時,家長可以鼓勵他們讀讀探討生命意義的正向哲學書、多記日記、常討論,從文字和言語中慢慢感悟是非曲折、擴充胸懷。



花季雨季的情緒問題


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們上層腦發育逐步成熟,但是面對青春期荷爾蒙的湧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甘老師介紹道。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在最新一次調查中,收集21所中學750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抑鬱症狀快速自評量表」問卷。結果顯示,過半數的受訪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每四名受訪學生中,便有一人曾有輕度至嚴重自殺念頭。



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甘老師指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歷挫折與失敗,一些沮喪、低落的負面情緒隨之而來是正常的。但是切不可輕視這類負面情緒對學習、生活的影響,若任其發展,久而久之甚至會發展成抑鬱、焦慮、狂躁等情緒病。



在漢鼎,你會經常看到甘老師陪著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互動,或是極其認真又不失溫柔笑容和學生傾談。甘老師形容心理輔導員就好似一個會保密的「樹洞」,不僅會認真聆聽孩子們的一句一言,無限接受與包容他們的內心想法、不帶有色眼鏡去審判他的言行,還會為迷茫的孩子們提供慰藉和正向的建議。



「我們平時會觀察孩子們的行為並和他們聊天,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並建立動態的檔案。」甘老師介紹說,「當發現他們最近情緒不太對勁,或是個人狀態影響到了學習生活,便會特別留意,積極介入。」她認為心理輔導更多的是對情緒問題的排解和情緒病的預防,而非真發展到了情緒病的地步才想著去找心理醫生。



曾在香港公立中學任職的甘老師,遇到過孩子們形形色色的情緒問題。曾有中一的學生,因為害怕同學嘲笑自己的普通話而一連幾日不上學。甘老師一方面運用敘事治療法,讓孩子將恐懼的心態描繪成一個實體化的形象,讓他能鼓起勇氣進行抗爭。另一方面,她又帶著這名學生進行CBT認知行為療法,一起追根溯源「同學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在早期成長階段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等,為他理性分析、給出正面積極的引導,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負面想法。



甘老師提示道,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更為敏感,作為家長更應該多點陪伴、多點開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都會有些叛逆,家長更應該克制情緒,若將打罵施加在他們身上,他們的反叛情緒會更嚴重。」她說,就算是長成了小夥子、小姑娘,擁抱仍能夠給予孩子們足夠的安全感。同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鼓勵他們表達內心所想,也有助於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緒、促進親子關係。



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




資料來源:《明報》「調查:中學生對學業感煩厭 逾半受訪者有抑鬱病徵 每4學生1人曾想自殺」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