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漢鼎貴州社會服務活動:踐行國際教育理念
發表於
2019-12-13

現今,內地的基礎教育往往與「填鴨式」教育劃上等號,「教書育人」也變成了「教書=育人」。然而真正的教育不是依賴於施教,而是要回到學習者主體——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開拓眼界與格局並培養自主的學習探索行為。

就在教育資源普遍傾斜的當下,哈佛大學的一份報告《Turning the Tide》(《力挽狂瀾》)也直接點明了,當今的頂級學府更傾向於全人發展、具備多元性的學子。無獨有偶,漢鼎書院負責招生及升學的老師們曾遠赴美國,拜訪過普林斯頓、康奈爾、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學府的招生官。這些「閱人無數」的名校招生官都提到了社區服務的重要性,並指出擁有高質量的社區服務及課外活動經驗的孩子將更易得到未來大學和職場的青睞。

正因此,漢鼎書院除了平時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外,還會在每年11-12月舉辦社會服務周,以期打破校園的邊界與限制,根據特定的學習目標,帶學生走入相應的學習、生活環境中,讓孩子能通過體驗式的學習,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並與周圍世界互動,發展、構建各項實踐能力的基礎。

今年漢鼎的社會服務活動更多元、更細化,在漢鼎九至十二年級學子遠赴老撾進行5天的公益活動的同時,五至八年級的學生也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貴州之行。

「這次貴州的社會服務並不是單純的拓展活動或是走馬觀花式的變相旅遊,而是類似一種『走讀課程』——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與同學、老師、各行業的從業者甚至是陌生人互動、學習,不斷探索自我,摒棄原有的不良狀態,更加適應這個社會。」漢鼎書院余靜校長介紹道。

在這次的貴州活動中,孩子們遠離電子產品、親近大自然;他們在當地的希望小學當了一回學生,感受到大班上課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又昂首挺胸走上講台,客串了一把教書匠;孩子們既能靜下心來了解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又能捲起袖子賣力幹農活。這也是真正優秀的社會服務活動,能帶給學生的——在培養孩子溝通、領導、創造、批判思考、協作能力的同時,還在他們社區意識、服務他人、責任心和端正態度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貴州行程第一天,孩子們八點多就到達了香港西九龍站,準備乘坐高鐵前往貴陽。一路上興奮難掩的竊竊私語,也漸漸被翻書聲和沙沙的筆聲所替代。原來,遠離電子產品的生活,也可以豐富多彩!

參觀慕俄格古城和貴州宣慰府,是孩子們在貴州的第一項行程安排。始建於蜀漢時期的慕俄格古城,是古羅甸王國首府、明代「貴州宣慰府」駐地,也是中國彝族歷史文化古城。

這裡的座座石橋、條條古巷、扇扇木窗、片片磚瓦,似乎都在訴說無盡的故事;每一處亭台樓閣,仿佛都是可以觸摸到的歲月流長。一座古城,因為有了歷史積澱和人文底色,愈顯沉穩古樸。而此刻的它,似是被漢鼎師生自帶的青春小馬達和歡聲笑語所感染,在氤氳中增添了些許溫度。

「我參觀了古城,了解了彝族文化,還知道了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故事和『黔驢技窮』、『夜郎自大』兩個成語的典故,收穫滿滿。」


——七年級 Rachel


「參觀完宣慰府,我總結了宣慰府和紫禁城的異同之處,我又通過查資料總結歸納了彝族和漢族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對彝族文化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七年級 Sarah



當我們的審美被打上時代的烙印時,當不少年輕人用時尚潮流裝點自己的品位時,其實有些簡單純樸的美,在這個信息化爆炸的時代長河中,已不知不覺被淹沒。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貴州大方縣,漢鼎師生們便非常幸運地「拾起了滄海一貝」,在中國農民畫中,感受農耕時代人們最質樸的靈感。構圖突破空間和時間的規限,用色不受真實自然的束縛,這些富有濃鬱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的大方縣農民畫,讓孩子們大飽眼福。

在了解大方農民畫的由來和製作工藝後,孩子們一顯身手的時刻到了!他們也冥思苦想,學著農民伯伯從生活中取材,用畫筆描繪歲月靜好的農田生活,繪製出藝術的生機。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藝術鬼才!!!」


——八年級 Erin



在貴州的南菁小學學習和義教,是這次貴州之行的重點。這所希望小學中,有不少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對從香港來的小夥伴充滿了好奇,紛紛圍在漢鼎師生周圍索要簽名。

在這次跨越上千公里的教育結對中,漢鼎的孩子不僅為南菁學子送去小禮物,還與他們一起聽課,體驗了一把50人的大班是如何上課的。課畢,當地學生尊師重道、嚴謹的課堂紀律讓漢鼎學子嘖嘖稱讚。

這次探訪活動還將社會服務與課程內容結合起來,讓漢鼎學子客串了一回小老師。他們根據內地教學大綱設計課程,編寫教案,準備教具、獎品、作業紙,並進行了多次的試講排練。課堂上,小老師們使出渾身解數,力求突破書本,讓當地孩子在玩樂、互動中學習知識。

「許多孩子衣服上都灰撲撲的,臉蛋也都紅彤彤的,但是他們十分熱情,又都很有禮貌地和我們打招呼,連吃午飯都會禮讓。」


——六年級 Jacky



「午餐時,南菁小學的孩子們幾乎無一人浪費食物。我想他們應該是理解農民伯伯的辛苦,所以才這樣節儉的吧!我要向他們學習!」


——七年級 Sarah



「我在五年級義教的時候只顧著自己講,不知道台下學生的吸收情況,下次還有機會義教的話,我得邊講課邊留意學生們的反饋。」


——八年級 Mike



「我給孩子們上了課,他們非常積極回答我的問題,好開心吶!不過真正給學生上了課,才知道當一個老師這麼不易!我覺得這次義教時間還是短了一點兒。」


——八年級 Lily



貴州的行程中,漢鼎師生還體驗了一把做農活的樂趣,只是這項樂趣可比預想難度大得多。原先以為採摘蘑菇只是會遇到些泥土,穿個雨靴就能克服。可完全沒想到的是,等待一眾師生的實則是一個個泥坑「陷阱」!每個孩子幾乎都體驗了一把深陷泥坑、苦苦掙紮無果後脫靴拔鞋的無奈。

儘管不少娃都難以忍受自己變成了「泥猴」,但是他們依舊堅持了下來。瞧,孩子們一邊小心翼翼地「腳踏實地」,一邊還得練就火眼晶睛、找尋藏在草堆裡探出頭來的蘑菇。當看到成箱的戰利品被稱重打包時,孩子們的成就感爆棚~

採摘完畢後,便是除草時間。需要拔除的番茄藤比孩子們還高,它們的根仿佛長了爪子一般,牢牢抓住地面不肯輕易放手。儘管有了農活好手們的幫助和指導,但孩子們依舊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順利將藤拔了出來。但誰想到,隱藏在葉片中的飛蟲也順勢向孩子們發起了一輪輪猛烈的「攻擊」,引得一眾「溫室小花朵」花顏失色、驚叫連連。

花粉過敏、過敏性鼻炎依然無法阻撓孩子們。沒一會兒功夫,塑料大棚內的植株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採摘蘑菇時,Linda陷入泥中拔不出腳來,我為了『英雄救美』便向泥沼中走去。結果『美』還沒就出來,『英雄』就掛了彩——我摔了一跤,弄得一褲子泥。」


——七年級 Ruiyu


「除草時我的過敏性鼻炎犯了,不過我還是堅持了下來。然而,衣服、褲子全是泥,昨晚不應該洗鞋子的……」


——八年級 Harry


「我今天在大棚幹活時非常賣力,致使晚飯我吃了很多……現在知道了農民伯伯每天都是這麼辛苦,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


——七年級 Charlie


「採摘和除草都極為辛苦,而這些對農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他們用多少汗水和辛勤勞動才能換來一年又一年的豐收啊!所以,那些歲月靜好,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八年級 Erin



值得一提的是,這五天活動成功的背後,是漢鼎書院為此行配備的活動經驗豐富、極富責任感的十四位帶隊老師。他們確保了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下,得到充分的歷練。



在貴州服務周的每天晚上,漢鼎師生都會舉行總結反思會議。孩子們會分組和帶隊老師溝通,及時對自己的學習和經歷做出縝密的思考。行程結束後,他們又對照著IB學習者十大培養目標,對自己在整個行程中的表現進行總結歸納。

「孩子們這次的表現超出我的預期。」余校長總結說,「我們行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孩子們也有序地進行各項活動。曾接待過香港、內地眾多學生團隊的帶隊導遊也稱讚漢鼎學子是他遇到過最聽話、紀律性最好的學生。」她繼續說,「不過,我們也發現漢鼎的學生在管理自己的物品以及餐桌禮儀方面都有可以進步改善的空間。」



五天的貴州之行,同樣得到了一眾家長的熱烈好評。家長反饋最多的,還是「孩子更了解內地」、「體會到了做老師的辛苦,知道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應更尊重課堂紀律及老師」、「教學相長」、「對自己獨立生活更有信息」、「懂得感恩」。

最新文章
汉鼎贵州社会服务活动:践行国际教育理念
发表于
2019-12-13

现今,内地的基础教育往往与“填鸭式”教育划上等号,“教书育人”也变成了“教书=育人”。然而真正的教育不是依赖于施教,而是要回到学习者主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开拓眼界与格局并培养自主的学习探索行为。

就在教育资源普遍倾斜的当下,哈佛大学的一份报告《Turning the Tide》(《力挽狂澜》)也直接点明了,当今的顶级学府更倾向于全人发展、具备多元性的学子。无独有偶,汉鼎书院负责招生及升学的老师们曾远赴美国,拜访过普林斯顿、康奈尔、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学府的招生官。这些“阅人无数”的名校招生官都提到了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并指出拥有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及课外活动经验的孩子将更易得到未来大学和职场的青睐。

正因此,汉鼎书院除了平时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外,还会在每年11-12月举办社会服务周,以期打破校园的边界与限制,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带学生走入相应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让孩子能通过体验式的学习,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并与周围世界互动,发展、构建各项实践能力的基础。

今年汉鼎的社会服务活动更多元、更细化,在汉鼎九至十二年级学子远赴老挝进行5天的公益活动的同时,五至八年级的学生也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贵州之行。

“这次贵州的社会服务并不是单纯的拓展活动或是走马观花式的变相旅游,而是类似一种‘走读课程’——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与同学、老师、各行业的从业者甚至是陌生人互动、学习,不断探索自我,摒弃原有的不良状态,更加适应这个社会。”汉鼎书院余静校长介绍道。

在这次的贵州活动中,孩子们远离电子产品、亲近大自然;他们在当地的希望小学当了一回学生,感受到大班上课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又昂首挺胸走上讲台,客串了一把教书匠;孩子们既能静下心来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又能卷起袖子卖力干农活。这也是真正优秀的社会服务活动,能带给学生的——在培养孩子沟通、领导、创造、批判思考、协作能力的同时,还在他们社区意识、服务他人、责任心和端正态度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贵州行程第一天,孩子们八点多就到达了香港西九龙站,准备乘坐高铁前往贵阳。一路上兴奋难掩的窃窃私语,也渐渐被翻书声和沙沙的笔声所替代。原来,远离电子产品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

参观慕俄格古城和贵州宣慰府,是孩子们在贵州的第一项行程安排。始建于蜀汉时期的慕俄格古城,是古罗甸王国首府、明代“贵州宣慰府”驻地,也是中国彝族历史文化古城。

这里的座座石桥、条条古巷、扇扇木窗、片片砖瓦,似乎都在诉说无尽的故事;每一处亭台楼阁,仿佛都是可以触摸到的岁月流长。一座古城,因为有了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色,愈显沉稳古朴。而此刻的它,似是被汉鼎师生自带的青春小马达和欢声笑语所感染,在氤氲中增添了些许温度。

“我参观了古城,了解了彝族文化,还知道了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故事和‘黔驴技穷’、‘夜郎自大’两个成语的典故,收获满满。”


——七年级 Rachel


“参观完宣慰府,我总结了宣慰府和紫禁城的异同之处,我又通过查资料总结归纳了彝族和汉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对彝族文化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七年级 Sarah



当我们的审美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时,当不少年轻人用时尚潮流装点自己的品位时,其实有些简单纯朴的美,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长河中,已不知不觉被淹没。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贵州大方县,汉鼎师生们便非常幸运地“拾起了沧海一贝”,在中国农民画中,感受农耕时代人们最质朴的灵感。构图突破空间和时间的规限,用色不受真实自然的束缚,这些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大方县农民画,让孩子们大饱眼福。

在了解大方农民画的由来和制作工艺后,孩子们一显身手的时刻到了!他们也冥思苦想,学着农民伯伯从生活中取材,用画笔描绘岁月静好的农田生活,绘制出艺术的生机。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鬼才!!!”


——八年级 Erin



在贵州的南菁小学学习和义教,是这次贵州之行的重点。这所希望小学中,有不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对从香港来的小伙伴充满了好奇,纷纷围在汉鼎师生周围索要签名。

在这次跨越上千公里的教育结对中,汉鼎的孩子不仅为南菁学子送去小礼物,还与他们一起听课,体验了一把50人的大班是如何上课的。课毕,当地学生尊师重道、严谨的课堂纪律让汉鼎学子啧啧称赞。

这次探访活动还将社会服务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让汉鼎学子客串了一回小老师。他们根据内地教学大纲设计课程,编写教案,准备教具、奖品、作业纸,并进行了多次的试讲排练。课堂上,小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力求突破书本,让当地孩子在玩乐、互动中学习知识。

“许多孩子衣服上都灰扑扑的,脸蛋也都红彤彤的,但是他们十分热情,又都很有礼貌地和我们打招呼,连吃午饭都会礼让。”


——六年级 Jacky



“午餐时,南菁小学的孩子们几乎无一人浪费食物。我想他们应该是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所以才这样节俭的吧!我要向他们学习!”


——七年级 Sarah



“我在五年级义教的时候只顾着自己讲,不知道台下学生的吸收情况,下次还有机会义教的话,我得边讲课边留意学生们的反馈。”


——八年级 Mike



“我给孩子们上了课,他们非常积极回答我的问题,好开心吶!不过真正给学生上了课,才知道当一个老师这么不易!我觉得这次义教时间还是短了一点儿。”


——八年级 Lily



贵州的行程中,汉鼎师生还体验了一把做农活的乐趣,只是这项乐趣可比预想难度大得多。原先以为采摘蘑菇只是会遇到些泥土,穿个雨靴就能克服。可完全没想到的是,等待一众师生的实则是一个个泥坑“陷阱”!每个孩子几乎都体验了一把深陷泥坑、苦苦挣扎无果后脱靴拔鞋的无奈。

尽管不少娃都难以忍受自己变成了“泥猴”,但是他们依旧坚持了下来。瞧,孩子们一边小心翼翼地“脚踏实地”,一边还得练就火眼晶睛、找寻藏在草堆里探出头来的蘑菇。当看到成箱的战利品被称重打包时,孩子们的成就感爆棚~

采摘完毕后,便是除草时间。需要拔除的番茄藤比孩子们还高,它们的根仿佛长了爪子一般,牢牢抓住地面不肯轻易放手。尽管有了农活好手们的帮助和指导,但孩子们依旧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顺利将藤拔了出来。但谁想到,隐藏在叶片中的飞虫也顺势向孩子们发起了一轮轮猛烈的“攻击”,引得一众“温室小花朵”花颜失色、惊叫连连。

花粉过敏、过敏性鼻炎依然无法阻挠孩子们。没一会儿功夫,塑料大棚内的植株就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采摘蘑菇时,Linda陷入泥中拔不出脚来,我为了‘英雄救美’便向泥沼中走去。结果‘美’还没就出来,‘英雄’就挂了彩——我摔了一跤,弄得一裤子泥。”


——七年级 Ruiyu


“除草时我的过敏性鼻炎犯了,不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然而,衣服、裤子全是泥,昨晚不应该洗鞋子的……”


——八年级 Harry


“我今天在大棚干活时非常卖力,致使晚饭我吃了很多……现在知道了农民伯伯每天都是这么辛苦,我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


——七年级 Charlie


“采摘和除草都极为辛苦,而这些对农民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他们用多少汗水和辛勤劳动才能换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啊!所以,那些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八年级 Erin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天活动成功的背后,是汉鼎书院为此行配备的活动经验丰富、极富责任感的十四位带队老师。他们确保了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历练。



在贵州服务周的每天晚上,汉鼎师生都会举行总结反思会议。孩子们会分组和带队老师沟通,及时对自己的学习和经历做出缜密的思考。行程结束后,他们又对照着IB学习者十大培养目标,对自己在整个行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归纳。

“孩子们这次的表现超出我的预期。”余校长总结说,“我们行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孩子们也有序地进行各项活动。曾接待过香港、内地众多学生团队的带队导游也称赞汉鼎学子是他遇到过最听话、纪律性最好的学生。”她继续说,“不过,我们也发现汉鼎的学生在管理自己的物品以及餐桌礼仪方面都有可以进步改善的空间。”



五天的贵州之行,同样得到了一众家长的热烈好评。家长反馈最多的,还是“孩子更了解内地”、“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辛苦,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更尊重课堂纪律及老师”、“教学相长”、“对自己独立生活更有信息”、“懂得感恩”。


Latest Articles
漢鼎貴州社會服務活動:踐行國際教育理念
Published on
Dec 13, 2019
Chinese version only

現今,內地的基礎教育往往與「填鴨式」教育劃上等號,「教書育人」也變成了「教書=育人」。然而真正的教育不是依賴於施教,而是要回到學習者主體——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開拓眼界與格局並培養自主的學習探索行為。

就在教育資源普遍傾斜的當下,哈佛大學的一份報告《Turning the Tide》(《力挽狂瀾》)也直接點明了,當今的頂級學府更傾向於全人發展、具備多元性的學子。無獨有偶,漢鼎書院負責招生及升學的老師們曾遠赴美國,拜訪過普林斯頓、康奈爾、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學府的招生官。這些「閱人無數」的名校招生官都提到了社區服務的重要性,並指出擁有高質量的社區服務及課外活動經驗的孩子將更易得到未來大學和職場的青睞。

正因此,漢鼎書院除了平時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外,還會在每年11-12月舉辦社會服務周,以期打破校園的邊界與限制,根據特定的學習目標,帶學生走入相應的學習、生活環境中,讓孩子能通過體驗式的學習,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並與周圍世界互動,發展、構建各項實踐能力的基礎。

今年漢鼎的社會服務活動更多元、更細化,在漢鼎九至十二年級學子遠赴老撾進行5天的公益活動的同時,五至八年級的學生也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貴州之行。

「這次貴州的社會服務並不是單純的拓展活動或是走馬觀花式的變相旅遊,而是類似一種『走讀課程』——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與同學、老師、各行業的從業者甚至是陌生人互動、學習,不斷探索自我,摒棄原有的不良狀態,更加適應這個社會。」漢鼎書院余靜校長介紹道。

在這次的貴州活動中,孩子們遠離電子產品、親近大自然;他們在當地的希望小學當了一回學生,感受到大班上課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又昂首挺胸走上講台,客串了一把教書匠;孩子們既能靜下心來了解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又能捲起袖子賣力幹農活。這也是真正優秀的社會服務活動,能帶給學生的——在培養孩子溝通、領導、創造、批判思考、協作能力的同時,還在他們社區意識、服務他人、責任心和端正態度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貴州行程第一天,孩子們八點多就到達了香港西九龍站,準備乘坐高鐵前往貴陽。一路上興奮難掩的竊竊私語,也漸漸被翻書聲和沙沙的筆聲所替代。原來,遠離電子產品的生活,也可以豐富多彩!

參觀慕俄格古城和貴州宣慰府,是孩子們在貴州的第一項行程安排。始建於蜀漢時期的慕俄格古城,是古羅甸王國首府、明代「貴州宣慰府」駐地,也是中國彝族歷史文化古城。

這裡的座座石橋、條條古巷、扇扇木窗、片片磚瓦,似乎都在訴說無盡的故事;每一處亭台樓閣,仿佛都是可以觸摸到的歲月流長。一座古城,因為有了歷史積澱和人文底色,愈顯沉穩古樸。而此刻的它,似是被漢鼎師生自帶的青春小馬達和歡聲笑語所感染,在氤氳中增添了些許溫度。

「我參觀了古城,了解了彝族文化,還知道了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故事和『黔驢技窮』、『夜郎自大』兩個成語的典故,收穫滿滿。」


——七年級 Rachel


「參觀完宣慰府,我總結了宣慰府和紫禁城的異同之處,我又通過查資料總結歸納了彝族和漢族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對彝族文化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七年級 Sarah



當我們的審美被打上時代的烙印時,當不少年輕人用時尚潮流裝點自己的品位時,其實有些簡單純樸的美,在這個信息化爆炸的時代長河中,已不知不覺被淹沒。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貴州大方縣,漢鼎師生們便非常幸運地「拾起了滄海一貝」,在中國農民畫中,感受農耕時代人們最質樸的靈感。構圖突破空間和時間的規限,用色不受真實自然的束縛,這些富有濃鬱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的大方縣農民畫,讓孩子們大飽眼福。

在了解大方農民畫的由來和製作工藝後,孩子們一顯身手的時刻到了!他們也冥思苦想,學著農民伯伯從生活中取材,用畫筆描繪歲月靜好的農田生活,繪製出藝術的生機。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藝術鬼才!!!」


——八年級 Erin



在貴州的南菁小學學習和義教,是這次貴州之行的重點。這所希望小學中,有不少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對從香港來的小夥伴充滿了好奇,紛紛圍在漢鼎師生周圍索要簽名。

在這次跨越上千公里的教育結對中,漢鼎的孩子不僅為南菁學子送去小禮物,還與他們一起聽課,體驗了一把50人的大班是如何上課的。課畢,當地學生尊師重道、嚴謹的課堂紀律讓漢鼎學子嘖嘖稱讚。

這次探訪活動還將社會服務與課程內容結合起來,讓漢鼎學子客串了一回小老師。他們根據內地教學大綱設計課程,編寫教案,準備教具、獎品、作業紙,並進行了多次的試講排練。課堂上,小老師們使出渾身解數,力求突破書本,讓當地孩子在玩樂、互動中學習知識。

「許多孩子衣服上都灰撲撲的,臉蛋也都紅彤彤的,但是他們十分熱情,又都很有禮貌地和我們打招呼,連吃午飯都會禮讓。」


——六年級 Jacky



「午餐時,南菁小學的孩子們幾乎無一人浪費食物。我想他們應該是理解農民伯伯的辛苦,所以才這樣節儉的吧!我要向他們學習!」


——七年級 Sarah



「我在五年級義教的時候只顧著自己講,不知道台下學生的吸收情況,下次還有機會義教的話,我得邊講課邊留意學生們的反饋。」


——八年級 Mike



「我給孩子們上了課,他們非常積極回答我的問題,好開心吶!不過真正給學生上了課,才知道當一個老師這麼不易!我覺得這次義教時間還是短了一點兒。」


——八年級 Lily



貴州的行程中,漢鼎師生還體驗了一把做農活的樂趣,只是這項樂趣可比預想難度大得多。原先以為採摘蘑菇只是會遇到些泥土,穿個雨靴就能克服。可完全沒想到的是,等待一眾師生的實則是一個個泥坑「陷阱」!每個孩子幾乎都體驗了一把深陷泥坑、苦苦掙紮無果後脫靴拔鞋的無奈。

儘管不少娃都難以忍受自己變成了「泥猴」,但是他們依舊堅持了下來。瞧,孩子們一邊小心翼翼地「腳踏實地」,一邊還得練就火眼晶睛、找尋藏在草堆裡探出頭來的蘑菇。當看到成箱的戰利品被稱重打包時,孩子們的成就感爆棚~

採摘完畢後,便是除草時間。需要拔除的番茄藤比孩子們還高,它們的根仿佛長了爪子一般,牢牢抓住地面不肯輕易放手。儘管有了農活好手們的幫助和指導,但孩子們依舊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順利將藤拔了出來。但誰想到,隱藏在葉片中的飛蟲也順勢向孩子們發起了一輪輪猛烈的「攻擊」,引得一眾「溫室小花朵」花顏失色、驚叫連連。

花粉過敏、過敏性鼻炎依然無法阻撓孩子們。沒一會兒功夫,塑料大棚內的植株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採摘蘑菇時,Linda陷入泥中拔不出腳來,我為了『英雄救美』便向泥沼中走去。結果『美』還沒就出來,『英雄』就掛了彩——我摔了一跤,弄得一褲子泥。」


——七年級 Ruiyu


「除草時我的過敏性鼻炎犯了,不過我還是堅持了下來。然而,衣服、褲子全是泥,昨晚不應該洗鞋子的……」


——八年級 Harry


「我今天在大棚幹活時非常賣力,致使晚飯我吃了很多……現在知道了農民伯伯每天都是這麼辛苦,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


——七年級 Charlie


「採摘和除草都極為辛苦,而這些對農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他們用多少汗水和辛勤勞動才能換來一年又一年的豐收啊!所以,那些歲月靜好,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八年級 Erin



值得一提的是,這五天活動成功的背後,是漢鼎書院為此行配備的活動經驗豐富、極富責任感的十四位帶隊老師。他們確保了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下,得到充分的歷練。



在貴州服務周的每天晚上,漢鼎師生都會舉行總結反思會議。孩子們會分組和帶隊老師溝通,及時對自己的學習和經歷做出縝密的思考。行程結束後,他們又對照著IB學習者十大培養目標,對自己在整個行程中的表現進行總結歸納。

「孩子們這次的表現超出我的預期。」余校長總結說,「我們行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孩子們也有序地進行各項活動。曾接待過香港、內地眾多學生團隊的帶隊導遊也稱讚漢鼎學子是他遇到過最聽話、紀律性最好的學生。」她繼續說,「不過,我們也發現漢鼎的學生在管理自己的物品以及餐桌禮儀方面都有可以進步改善的空間。」



五天的貴州之行,同樣得到了一眾家長的熱烈好評。家長反饋最多的,還是「孩子更了解內地」、「體會到了做老師的辛苦,知道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應更尊重課堂紀律及老師」、「教學相長」、「對自己獨立生活更有信息」、「懂得感恩」。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