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孩子扎實的數理根基這樣夯實!
發表於
2020-12-18

上周,每隔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公佈了2019最新調查結果:



香港小四學生的數學成績排全球第二名;中二學生則排在全球第五名,兩者的實際成績表現比上屆稍跌,但仍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的500分。
然而,科學方面的表現則大為退步,本港小四學生的科學成績排全球第15名,較上屆倒退10位;中二學生則排全球第17名,較上屆倒退11位,測試成績為1995年首屆測試以來的新低。



近年來,香港學生在眾多全球範圍內的學術評估調查中,一直保持著頗高的國際競爭力。然而,學校填鴨式地過分「催谷」學生,令孩子只懂得死記硬背而不懂變通,也使得不少家長暗自擔憂子女只懂得book smart。尤其是對於令人「聞風喪膽」的數學、科學等理工科,只有book smart顯然無法應付靈活多變的國際考核。



在漢鼎書院這樣一所將「扎實的數理根基和審辨式思維」作為立校基石之一的學校,是如何為孩子們量身訂做數學與科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呢?



數學:培養理性思維、重視分析應用
漢鼎書院獨樹一幟地結合中西兩種數學課程體系,取長補短,在幫助孩子夯實數學基礎外,兼顧運用與探究,形成具有漢鼎特色的校本課程。



這個課程體系既體現了內地課程對理性思維、紮實基本功的要求,又強調了西方數學教育中對知識點和技巧的分析與應用。



在漢鼎小學部,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是課程設計的首要目標。因此,老師使用內地數學人教版教材,以培養孩子扎實的基本功。



相較於其他國際課程學校,在小學低年級,漢鼎老師對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要求較高。除了每日功課都會有十至二十道計算題,學校還會定期舉辦速算比賽,以培養低小部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對數字的感覺。



小學四至六年級階段,老師會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難能力,老師也會充分給予孩子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機會,從而促進數學思維的建構,並與初中的數學課程無縫銜接。



而十至十一年級學生在完成IGCSE數學學習後,將在十二、十三年級以劍橋或是IB數學教材為主,為今後的國際考核提前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每日都有的一節數學課外,每週每個年級還會有一節額外的數學增潤課。這節課會依照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而分班進行。對所學數學內容仍有較大進步空間的學生,學校會給他提供數學建構班,夯實他的數學基礎;而數學競賽班則是以專題的形式、輔以真題提供給基礎牢固或是報名參加數學競賽的學生。



正是這樣博採眾長的教學安排,使得漢鼎學子在校內外的各項數學競賽中均取得了不俗的表現。



2019年,22位晉級「華夏盃」數學奧林匹克決賽的漢鼎學子中,有18位獲得一二三等獎,得獎率高達82%。
2018年11月,漢鼎書院七年級胡同學再獲佳績,輕鬆摘得亞洲協會主辦的數獨比賽冠軍。
2018年8月,漢鼎書院六年級高同學在亞太菁英數學交流營海外總決賽中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小學四年級組銀獎。
2018年7月,漢鼎書院有12人參加美國數學大聯盟盃賽,7人進入全球總決賽,晉級率達60%。晉級決賽選手獲得了來自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威廉姆斯學院教授的指導。每年,全球都有超過100萬名中小學生參加這項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中小學數學賽事。
2017年,漢鼎書院7位學子參與了全港資優數獨擂臺比賽,取得一銀兩優異的好成績。而漢鼎書院則榮獲團體最高獎項——傑出學校團體獎。



科學:STEM教育讓你大膽自由想、放開手腳創
「教育局會致力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透過思考和實踐解決問題,發揮他們在科學及科技的潛能,提升創意思維。我們會建基於現有學校的發展基礎,進一步優化各項支援措施,以持續提升學生於STEM範疇的興趣和學習效能。」


——TIMSS 2019主辦方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



漢鼎書院的科學教學團隊中,既有中科院教授,又有港大博士、名校海歸。教學、教研經驗豐富的他們,將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英文縮寫)和創客空間(Makerspace)融入了科學課程體系,引導孩子從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從漢鼎第一節科學課開始,孩子們就不斷解鎖新知識、訓練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了。在漢鼎的科學課堂上,只有你想不到的實驗,沒有做不到的,就看你還想怎麼玩轉科學!



不論是STEM課,還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將有趣的創意付諸行動的創客空間課,最終都是回歸教育的初衷,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與其說STEM是課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更能激發孩子想像力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一種有別於傳統單一學科、注重書本知識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各個學科間的條條框框,STEM課堂上,老師們用跨學科的形式,更好地激發不同學習特點的孩子。通過孩子們各自感興趣的學科,帶動他們不擅長或是陌生的知識領域。



除了校內的STEM課程及一年一度的STEM Week之外,學校也非常注重參與校際間以及教育界開展的各類與STEM相關的活動,不斷地為科學課注入新鮮血液。



例如,香港城市大學數學系、香港嶺南大學分別為漢鼎學子舉辦了與STEM教育相關的工作坊;日本教授給孩子們舉辦STEM講座,帶著孩子們一起動手設計製作了礦泉水開瓶器;漢鼎通過北京大學和香港文教協會,請來了資深的STEM導師,在工作坊裡帶著孩子們玩轉機器人……



校外的STEM比賽更是少不了漢鼎學子的身影。在去年由香港海洋公園主辦的「第一屆海洋公園國際STEAM保育大賽」上,漢鼎書院的五位學生便用奇思妙想,將平日在校學到的STEAM知識與淨灘活動串了起來,以沙畫影片「鯨落」在拔萃女書院、嘉諾撒聖心書院、哈羅香港國際學校、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等名校林立的STEAM保育大賽中嶄露頭角,摘得宣傳項目桂冠。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而漢鼎的科學課程將賦予孩子們改變世界的科學知識、科學技能和科學頭腦。

最新文章
孩子扎实的数理根基这样夯实!
发表于
2020-12-18

上周,每隔四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公布了2019最新调查结果:



香港小四学生的数学成绩排全球第二名;中二学生则排在全球第五名,两者的实际成绩表现比上届稍跌,但仍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500分。
然而,科学方面的表现则大为退步,本港小四学生的科学成绩排全球第15名,较上届倒退10位;中二学生则排全球第17名,较上届倒退11位,测试成绩为1995年首届测试以来的新低。



近年来,香港学生在众多全球范围内的学术评估调查中,一直保持着颇高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学校填鸭式地过分“催谷”学生,令孩子只懂得死记硬背而不懂变通,也使得不少家长暗自担忧子女只懂得book smart。尤其是对于令人“闻风丧胆”的数学、科学等理工科,只有book smart显然无法应付灵活多变的国际考核。



在汉鼎书院这样一所将“扎实的数理根基和审辨式思维”作为立校基石之一的学校,是如何为孩子们量身订做数学与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呢?



数学:培养理性思维、重视分析应用
汉鼎书院独树一帜地结合中西两种数学课程体系,取长补短,在帮助孩子夯实数学基础外,兼顾运用与探究,形成具有汉鼎特色的校本课程。



这个课程体系既体现了内地课程对理性思维、扎实基本功的要求,又强调了西方数学教育中对知识点和技巧的分析与应用。



在汉鼎小学部,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目标。因此,老师使用内地数学人教版教材,以培养孩子扎实的基本功。



相较于其他国际课程学校,在小学低年级,汉鼎老师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要求较高。除了每日功课都会有十至二十道计算题,学校还会定期举办速算比赛,以培养低小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数字的感觉。



小学四至六年级阶段,老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难能力,老师也会充分给予孩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建构,并与初中的数学课程无缝衔接。



而十至十一年级学生在完成IGCSE数学学习后,将在十二、十三年级以剑桥或是IB数学教材为主,为今后的国际考核提前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每日都有的一节数学课外,每周每个年级还会有一节额外的数学增润课。这节课会依照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而分班进行。对所学数学内容仍有较大进步空间的学生,学校会给他提供数学建构班,夯实他的数学基础;而数学竞赛班则是以专题的形式、辅以真题提供给基础牢固或是报名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



正是这样博采众长的教学安排,使得汉鼎学子在校内外的各项数学竞赛中均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2019年,22位晋级“华夏杯”数学奥林匹克决赛的汉鼎学子中,有18位获得一二三等奖,得奖率高达82%。
2018年11月,汉鼎书院七年级胡同学再获佳绩,轻松摘得亚洲协会主办的数独比赛冠军。
2018年8月,汉鼎书院六年级高同学在亚太菁英数学交流营海外总决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小学四年级组银奖。
2018年7月,汉鼎书院有12人参加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7人进入全球总决赛,晋级率达60%。晋级决赛选手获得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威廉姆斯学院教授的指导。每年,全球都有超过10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这项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小学数学赛事。
2017年,汉鼎书院7位学子参与了全港资优数独擂台比赛,取得一银两优异的好成绩。而汉鼎书院则荣获团体最高奖项——杰出学校团体奖。



科学:STEM教育让你大胆自由想、放开手脚创
教育局会致力推动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加强学生综合和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透过思考和实践解决问题,发挥他们在科学及科技的潜能,提升创意思维。我们会建基于现有学校的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各项支援措施,以持续提升学生于STEM范畴的兴趣和学习效能。”


——TIMSS 2019主办方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汉鼎书院的科学教学团队中,既有中科院教授,又有港大博士、名校海归。教学、教研经验丰富的他们,将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英文缩写)和创客空间(Makerspace)融入了科学课程体系,引导孩子从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从汉鼎第一节科学课开始,孩子们就不断解锁新知识、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了。在汉鼎的科学课堂上,只有你想不到的实验,没有做不到的,就看你还想怎么玩转科学!



不论是STEM课,还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将有趣的创意付诸行动的创客空间课,最终都是回归教育的初衷,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与其说STEM是课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更能激发孩子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一种有别于传统单一学科、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各个学科间的条条框框,STEM课堂上,老师们用跨学科的形式,更好地激发不同学习特点的孩子。通过孩子们各自感兴趣的学科,带动他们不擅长或是陌生的知识领域。



除了校内的STEM课程及一年一度的STEM Week之外,学校也非常注重参与校际间以及教育界开展的各类与STEM相关的活动,不断地为科学课注入新鲜血液。



例如,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香港岭南大学分别为汉鼎学子举办了与STEM教育相关的工作坊;日本教授给孩子们举办STEM讲座,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设计制作了矿泉水开瓶器;汉鼎通过北京大学和香港文教协会,请来了资深的STEM导师,在工作坊里带着孩子们玩转机器人……



校外的STEM比赛更是少不了汉鼎学子的身影。在去年由香港海洋公园主办的“第一届海洋公园国际STEAM保育大赛”上,汉鼎书院的五位学生便用奇思妙想,将平日在校学到的STEAM知识与净滩活动串了起来,以沙画影片“鲸落”在拔萃女书院、嘉诺撒圣心书院、哈罗香港国际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等名校林立的STEAM保育大赛中崭露头角,摘得宣传项目桂冠。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而汉鼎的科学课程将赋予孩子们改变世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头脑。


Latest Articles
孩子扎實的數理根基這樣夯實!
Published on
Dec 18, 2020
Chinese version only

上周,每隔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公佈了2019最新調查結果:



香港小四學生的數學成績排全球第二名;中二學生則排在全球第五名,兩者的實際成績表現比上屆稍跌,但仍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的500分。
然而,科學方面的表現則大為退步,本港小四學生的科學成績排全球第15名,較上屆倒退10位;中二學生則排全球第17名,較上屆倒退11位,測試成績為1995年首屆測試以來的新低。



近年來,香港學生在眾多全球範圍內的學術評估調查中,一直保持著頗高的國際競爭力。然而,學校填鴨式地過分「催谷」學生,令孩子只懂得死記硬背而不懂變通,也使得不少家長暗自擔憂子女只懂得book smart。尤其是對於令人「聞風喪膽」的數學、科學等理工科,只有book smart顯然無法應付靈活多變的國際考核。



在漢鼎書院這樣一所將「扎實的數理根基和審辨式思維」作為立校基石之一的學校,是如何為孩子們量身訂做數學與科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呢?



數學:培養理性思維、重視分析應用
漢鼎書院獨樹一幟地結合中西兩種數學課程體系,取長補短,在幫助孩子夯實數學基礎外,兼顧運用與探究,形成具有漢鼎特色的校本課程。



這個課程體系既體現了內地課程對理性思維、紮實基本功的要求,又強調了西方數學教育中對知識點和技巧的分析與應用。



在漢鼎小學部,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是課程設計的首要目標。因此,老師使用內地數學人教版教材,以培養孩子扎實的基本功。



相較於其他國際課程學校,在小學低年級,漢鼎老師對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要求較高。除了每日功課都會有十至二十道計算題,學校還會定期舉辦速算比賽,以培養低小部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對數字的感覺。



小學四至六年級階段,老師會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難能力,老師也會充分給予孩子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機會,從而促進數學思維的建構,並與初中的數學課程無縫銜接。



而十至十一年級學生在完成IGCSE數學學習後,將在十二、十三年級以劍橋或是IB數學教材為主,為今後的國際考核提前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每日都有的一節數學課外,每週每個年級還會有一節額外的數學增潤課。這節課會依照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而分班進行。對所學數學內容仍有較大進步空間的學生,學校會給他提供數學建構班,夯實他的數學基礎;而數學競賽班則是以專題的形式、輔以真題提供給基礎牢固或是報名參加數學競賽的學生。



正是這樣博採眾長的教學安排,使得漢鼎學子在校內外的各項數學競賽中均取得了不俗的表現。



2019年,22位晉級「華夏盃」數學奧林匹克決賽的漢鼎學子中,有18位獲得一二三等獎,得獎率高達82%。
2018年11月,漢鼎書院七年級胡同學再獲佳績,輕鬆摘得亞洲協會主辦的數獨比賽冠軍。
2018年8月,漢鼎書院六年級高同學在亞太菁英數學交流營海外總決賽中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小學四年級組銀獎。
2018年7月,漢鼎書院有12人參加美國數學大聯盟盃賽,7人進入全球總決賽,晉級率達60%。晉級決賽選手獲得了來自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威廉姆斯學院教授的指導。每年,全球都有超過100萬名中小學生參加這項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中小學數學賽事。
2017年,漢鼎書院7位學子參與了全港資優數獨擂臺比賽,取得一銀兩優異的好成績。而漢鼎書院則榮獲團體最高獎項——傑出學校團體獎。



科學:STEM教育讓你大膽自由想、放開手腳創
「教育局會致力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透過思考和實踐解決問題,發揮他們在科學及科技的潛能,提升創意思維。我們會建基於現有學校的發展基礎,進一步優化各項支援措施,以持續提升學生於STEM範疇的興趣和學習效能。」


——TIMSS 2019主辦方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



漢鼎書院的科學教學團隊中,既有中科院教授,又有港大博士、名校海歸。教學、教研經驗豐富的他們,將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英文縮寫)和創客空間(Makerspace)融入了科學課程體系,引導孩子從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從漢鼎第一節科學課開始,孩子們就不斷解鎖新知識、訓練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了。在漢鼎的科學課堂上,只有你想不到的實驗,沒有做不到的,就看你還想怎麼玩轉科學!



不論是STEM課,還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將有趣的創意付諸行動的創客空間課,最終都是回歸教育的初衷,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與其說STEM是課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更能激發孩子想像力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一種有別於傳統單一學科、注重書本知識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各個學科間的條條框框,STEM課堂上,老師們用跨學科的形式,更好地激發不同學習特點的孩子。通過孩子們各自感興趣的學科,帶動他們不擅長或是陌生的知識領域。



除了校內的STEM課程及一年一度的STEM Week之外,學校也非常注重參與校際間以及教育界開展的各類與STEM相關的活動,不斷地為科學課注入新鮮血液。



例如,香港城市大學數學系、香港嶺南大學分別為漢鼎學子舉辦了與STEM教育相關的工作坊;日本教授給孩子們舉辦STEM講座,帶著孩子們一起動手設計製作了礦泉水開瓶器;漢鼎通過北京大學和香港文教協會,請來了資深的STEM導師,在工作坊裡帶著孩子們玩轉機器人……



校外的STEM比賽更是少不了漢鼎學子的身影。在去年由香港海洋公園主辦的「第一屆海洋公園國際STEAM保育大賽」上,漢鼎書院的五位學生便用奇思妙想,將平日在校學到的STEAM知識與淨灘活動串了起來,以沙畫影片「鯨落」在拔萃女書院、嘉諾撒聖心書院、哈羅香港國際學校、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等名校林立的STEAM保育大賽中嶄露頭角,摘得宣傳項目桂冠。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而漢鼎的科學課程將賦予孩子們改變世界的科學知識、科學技能和科學頭腦。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