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讀國際課程=中文差?漢鼎書院:非也!
發表於
2019-01-11

你是否有這樣的誤解:國際課程中的中文科並不重要,反正孩子今後要去國外升讀大學,現在花那麼多時間學中文不是做無用功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通行於世界的三大國際課程體系,對於學生母國文學、語言的考核並不易。尤其是國際文憑課程大學預科項目IBDP(一鍵科普IB課程)的中文考核,既非內地高考的一考定終身,又不是光靠多讀多背就可以輕鬆PASS的,而是全方位地考評學生對於文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其次,修讀國際課程、放眼國際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文化的根本。尤其對於從小就四處漂泊、求學的孩子來說,時常在文化的夾層中難以自我定位,對自己華人或華裔身份認同的困惑尤為明顯。因此根植中國、兼具扎實的中文根基和開闊的全球視野的課程,或許更適合中國的孩子們



在一些國際學校忽視中文教學重要性的背景下,漢鼎書院從籌劃辦學伊始,就在如何避免教育不中不西、中英文半桶水的迷思中找准了的定位——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靈魂,以國際課程體系為骨架,配合中英雙語教學。



國際課程學校的『國際化』


在不少家長一味追求教育全盤西化的當下,漢鼎書院校長蘇媛說:「國際課程學校的『國際』不是體現在老師的膚色和臉孔上,而是體現在國際化的觀念和視野上。國際課程學校強調的是課程設置的國際化。」哪怕是看似與國際文憑課程(簡稱IB)、劍橋國際課程(一鍵科普劍橋國際課程)「格格不入」的中文課,老師也需要將這些國際課程的教育理念融會貫通於每一節課、每一次評估。



「值得強調的是,國際化絕對不是以犧牲自己的母語、母國文化認同為代價的,國際化的前提一定是對本國文化充分的理解、包容,才會對他者文化抱有更為開放的態度。」蘇校長說道。



在擬推行劍橋、IB課程的漢鼎書院,多元化的中文課程設置在堅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和尊重了國際化的需求。



在漢鼎,中文課程有著齊備且獨一無二的四大分支:中國語言文學、中文辯論、中文戲劇與表演、中文圖書館課。四者相輔相成,給學生提供多元而扎實的中文語言能力訓練。



中國語言文學:夯實中文基礎


漢鼎書院的中國語言文學課借鑒IB的教學方法,在幫助學生夯實中文基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教會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



漢鼎中文課程選擇的教材難度不小——一至十一年級採用內地人教版部編本教材,並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來施行。同時,為了規避內地語文教材每一章節的「點」式學習、缺乏全面的通篇認識,學校還推行整本閱讀,在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中文基礎的同時,也促使學生跳出舒適區,突破自我,自然銜接日後IBDP或是劍橋國際高中高級課程International A-Level的學習。



而十二、十三年級的中國語言文學課則嚴格按照IBDP的最高標準來實施。IB雖為國際課程,但卻提供了多達80種語言的文學課程,並為其中50個母語語種的文學課程準備了《指定作家名單》,例如蘇軾的詞選、歐陽修的散文、湯顯祖的戲劇等。學生則需在IB指定書單中,研讀數十本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以培養他們文學鑒賞的眼光以及批判性思維



漢鼎書院有不少從其他國際課程學校轉學而來的學生,中文基礎薄弱幾乎是通病。「孩子小時候沒有打下扎實的中文基礎,今後很難在中文考核中出彩。而打好基礎後,如果做不到IB提倡的對整本作品的深度研讀、通篇認識,那麼中文的學習也是片面、無法得到更進一步提升的。」漢鼎書院副校長余靜介紹道。



漢鼎的孩子們去年5月就在舉辦過多屆、高規格的中華情全國寫作比賽中奪得6個一等獎、7個二等獎、若干個三等獎,主辦方更是主動來信盛讚漢鼎作為全港唯一一所參賽學校,是本屆賽事中得獎率最高的學校,漢鼎學生的作文水平超過大多數內地省份的參賽者



中文辯論:培養批判性思維與表達的勇氣


2018-2019年度第三屆鳳凰杯香港中學生聯校普通話辯論比賽,是香港國際學校中最大型的辯論賽事。當漢鼎書院初中生一步一步擊敗香港各大知名學校的初、高中生時,恐怕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是什麼讓原本在辯論界「籍籍無名」的漢鼎書院在這次賽事中大放異彩呢?



漢鼎書院獨樹一幟地將中文辯論作為中文課程的一個分支,並由七年級開始,每週開設一節中文辯論必修課。在辯論課堂上,孩子能言善辯、才智敏捷,而他們縝密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更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想要培養孩子「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談何容易,更不要說對象還是天生就少言寡語內向的孩子。在中文辯論課堂上,老師通過偵探推理故事調動孩子的好奇心,並引導他們主動表達。老師會不斷強調讓孩子們長出「厚臉皮」,因為辯論之中的很多論點沒有對錯只有強弱之分,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去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兩個關係好的孩子發生觀點的對立時,他們很容易展開激烈的討論,內向的孩子在面對自己的好朋友時,也能找到說話的氣勢。久而久之,飽經磨煉的漢鼎小將們個個都能自如運用課堂所學,舌戰群儒。



中文戲劇與表演:散發由內而外的自信


當孩子問道「什麼是盲人」時,大多數家長一定會直接告訴孩子「就是什麼都看不見的人」,然而這種解釋可能還是會讓他一頭霧水。但如果家長回答說:「把你的眼睛閉起來,試著走出這間房。」那麼孩子就一定能切身體會到盲人的感受。



看到自己的孩子學習戲劇,很多家長會錯誤地認為這是在「不務正業」、耽誤學習,但事實上,將戲劇引入課堂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英國就將戲劇教育列入學校的正式課程;而1994年,戲劇教育更被美國第一次寫進聯邦法律,並正式納入幼兒園至高中的教育體系中,同時作為一門獨立的單科課程在中小學開設。在英美國家,家長和校方更是對學生組建戲劇社、參加戲劇活動持鼓勵態度。



作為最受漢鼎學子歡迎的課程之一,中文戲劇與表演課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釋放天性的空間,他們在這裡放下所有的膽怯和戒備,大膽演講、誇張做動作、盡情大笑,用切身體驗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甚至人生百態的理解



如今進擊的00、10後渾身都是戲,從改編文章、撰寫劇本,到排練表演,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並沉浸其中、自己給自己加戲,切身實地感受文本的意蘊、體會人物情感,同時他們語言表達和肢體表現的能力得到訓練,溝通合作能力也有了進步。而更重要的是,當每一個孩子走上台,哪怕面對一眾專業挑剔的評委時,你一定能感受到他們由內而外散發出的自信、鎮定的氣場——而這種自信心很難純粹地由老師在課堂上直接教會。



中文圖書館課:立體閱讀助力各學科學習


在漢鼎,當孩子們冒出天馬行空的「十萬個為什麼」時,有這樣一門課程能讓他們得到徹底的饜足。中文圖書館課上,孩子們既可以享受著純粹的閱讀、沉浸在書本帶來的樂趣中,又能學會對資訊的搜尋、甄選、利用,完成對各學科的學術支持,並學會學術寫作規範。



籌劃這門課之初,漢鼎就希望能從小為孩子建立起閱讀的好習慣和自學的能力。當把閒散的閱讀規劃成有目標、有體系的立體閱讀時,孩子們從豐富的館藏中探尋到了個體以外的世界:「灰姑娘」故事的版本在全世界是如何輾轉演變的?世界各民族所慶賀最重要的節日有什麼不同?諾貝爾獎獲得者對孩子們有什麼話說?科學課上一個小概念涵蓋的大領域到底有多大?今人的思想觀念中又埋藏著先賢們怎樣的草灰蛇線?圖書館課正是全球視野、中國情懷落地生根的地方。



與此同時,諸如IB等國際課程考核學生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在圖書館課上也能一一得到訓練。孩子們更是將圖書館課當成對各學科的學術輔助支持。例如,當小學高年級學生讀過扣人心弦的兒童小說《時間的皺褶》,喜愛非常,想閱讀作者的更多作品,除了向圖書館老師和Google提問,還有什麼更好的做法去搜尋資料?又如,當中學生讀到一則「打疫苗會引起兒童自閉症」的新聞,是把它當作談資與同學分享,還是抱著明辨審慎的態度去查證?如何查證?更如,高中生想瞭解中美貿易戰的現狀、近因、遠因、可能的後果,該到何處去搜尋資料?圖書館課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在這裡,老師不再是高高站在講臺上的智者,而是陪伴在他們身邊的引導者。



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剛剛閉幕的香港校際朗誦節中,漢鼎學子就躍躍欲試並捷報頻傳。在這屆有70年歷史的香港最具影響力的校際朗誦比賽中,漢鼎書院的獲獎者從500個參賽學校中脫穎而出,得獎者涵蓋不同的年齡組別,從小二到中二,在不同體裁的詩歌和散文朗誦賽事裡,斬獲中文組別三個冠軍,三個亞軍,兩個季軍,英文組別一個亞軍。



鼓勵學生誦讀經典作品,是漢鼎書院中文課程的一大特色。「這是其他國際課程學校不願花時間去做的,甚至是沒有魄力去想象的一件事。」余校長介紹道。



而漢鼎書院不僅將經典誦讀課程化,讓一至十二年級學生每週接受兩節中文晨讀課的「洗禮」,還專門配備了《日有所誦》、《中華經典素讀本》教材,配合老師適當指導以及全方位的評估展示。孩子們從中不僅積累了語言,豐富了語感和文化底蘊,增強了語言感受的能力,同時聚精會神的誦讀還能為他們定心、培養專注力。從一年級的童謠童詩,到高年級的唐詩宋詞元曲、文言文,漢鼎不求學生能出口成章,而是希望在反復的吟誦、咀嚼、品味中,他們能形成強勢的思維語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聚精會神地誦讀,或早或晚,所讀所誦都能內化成學生自己的精神氣質。」余校長笑言。




最新文章
读国际课程=中文差?汉鼎书院:非也!
发表于
2019-01-11

你是否有这样的误解:国际课程中的中文科并不重要,反正孩子今后要去国外升读大学,现在花那么多时间学中文不是做无用功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通行于世界的三大国际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母国文学、语言的考核并不易。尤其是国际文凭课程大学预科项目IBDP(一键科普IB课程)的中文考核,既非内地高考的一考定终身,又不是光靠多读多背就可以轻松PASS的,而是全方位地考评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修读国际课程、放眼国际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文化的根本。尤其对于从小就四处漂泊、求学的孩子来说,时常在文化的夹层中难以自我定位,对自己华人或华裔身份认同的困惑尤为明显。因此根植中国、兼具扎实的中文根基和开阔的全球视野的课程,或许更适合中国的孩子们



在一些国际学校忽视中文教学重要性的背景下,汉鼎书院从筹划办学伊始,就在如何避免教育不中不西、中英文半桶水的迷思中找准了的定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魂,以国际课程体系为骨架,配合中英双语教学。



国际课程学校的『国际化』


在不少家长一味追求教育全盘西化的当下,汉鼎书院校长苏媛说:“国际课程学校的『国际』不是体现在老师的肤色和脸孔上,而是体现在国际化的观念和视野上。国际课程学校强调的是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哪怕是看似与国际文凭课程(简称IB)、剑桥国际课程(一键科普剑桥国际课程)“格格不入”的中文课,老师也需要将这些国际课程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于每一节课、每一次评估。



“值得强调的是,国际化绝对不是以牺牲自己的母语、母国文化认同为代价的,国际化的前提一定是对本国文化充分的理解、包容,才会对他者文化抱有更为开放的态度。”苏校长说道。



在拟推行剑桥、IB课程的汉鼎书院,多元化的中文课程设置在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和尊重了国际化的需求。



在汉鼎,中文课程有着齐备且独一无二的四大分支:中国语言文学、中文辩论、中文戏剧与表演、中文图书馆课。四者相辅相成,给学生提供多元而扎实的中文语言能力训练。



中国语言文学:夯实中文基础


汉鼎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课借鉴IB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夯实中文基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



汉鼎中文课程选择的教材难度不小——一至十一年级采用内地人教版部编本教材,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来施行。同时,为了规避内地语文教材每一章节的“点”式学习、缺乏全面的通篇认识,学校还推行整本阅读,在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跳出舒适区,突破自我,自然衔接日后IBDP或是剑桥国际高中高级课程International A-Level的学习。



而十二、十三年级的中国语言文学课则严格按照IBDP的最高标准来实施。IB虽为国际课程,但却提供了多达80种语言的文学课程,并为其中50个母语语种的文学课程准备了《指定作家名单》,例如苏轼的词选、欧阳修的散文、汤显祖的戏剧等。学生则需在IB指定书单中,研读数十本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以培养他们文学鉴赏的眼光以及批判性思维



汉鼎书院有不少从其他国际课程学校转学而来的学生,中文基础薄弱几乎是通病。“孩子小时候没有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今后很难在中文考核中出彩。而打好基础后,如果做不到IB提倡的对整本作品的深度研读、通篇认识,那么中文的学习也是片面、无法得到更进一步提升的。”汉鼎书院副校长余静介绍道。



汉鼎的孩子们去年5月就在举办过多届、高规格的中华情全国写作比赛中夺得6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若干个三等奖,主办方更是主动来信盛赞汉鼎作为全港唯一一所参赛学校,是本届赛事中得奖率最高的学校,汉鼎学生的作文水平超过大多数内地省份的参赛者



中文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表达的勇气


2018-2019年度第三届凤凰杯香港中学生联校普通话辩论比赛,是香港国际学校中最大型的辩论赛事。当汉鼎书院初中生一步一步击败香港各大知名学校的初、高中生时,恐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让原本在辩论界“籍籍无名”的汉鼎书院在这次赛事中大放异彩呢?



汉鼎书院独树一帜地将中文辩论作为中文课程的一个分支,并由七年级开始,每周开设一节中文辩论必修课。在辩论课堂上,孩子能言善辩、才智敏捷,而他们缜密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更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想要培养孩子“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谈何容易,更不要说对象还是天生就少言寡语内向的孩子。在中文辩论课堂上,老师通过侦探推理故事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主动表达。老师会不断强调让孩子们长出“厚脸皮”,因为辩论之中的很多论点没有对错只有强弱之分,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去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两个关系好的孩子发生观点的对立时,他们很容易展开激烈的讨论,内向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的好朋友时,也能找到说话的气势。久而久之,饱经磨炼的汉鼎小将们个个都能自如运用课堂所学,舌战群儒。



中文戏剧与表演:散发由内而外的自信


当孩子问道“什么是盲人”时,大多数家长一定会直接告诉孩子“就是什么都看不见的人”,然而这种解释可能还是会让他一头雾水。但如果家长回答说:“把你的眼睛闭起来,试着走出这间房。”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切身体会到盲人的感受。



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戏剧,很多家长会错误地认为这是在“不务正业”、耽误学习,但事实上,将戏剧引入课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就将戏剧教育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而1994年,戏剧教育更被美国第一次写进联邦法律,并正式纳入幼儿园至高中的教育体系中,同时作为一门独立的单科课程在中小学开设。在英美国家,家长和校方更是对学生组建戏剧社、参加戏剧活动持鼓励态度。



作为最受汉鼎学子欢迎的课程之一,中文戏剧与表演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天性的空间,他们在这里放下所有的胆怯和戒备,大胆演讲、夸张做动作、尽情大笑,用切身体验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甚至人生百态的理解



如今进击的00、10后浑身都是戏,从改编文章、撰写剧本,到排练表演,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沉浸其中、自己给自己加戏,切身实地感受文本的意蕴、体会人物情感,同时他们语言表达和肢体表现的能力得到训练,沟通合作能力也有了进步。而更重要的是,当每一个孩子走上台,哪怕面对一众专业挑剔的评委时,你一定能感受到他们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镇定的气场——而这种自信心很难纯粹地由老师在课堂上直接教会。



中文图书馆课:立体阅读助力各学科学习


在汉鼎,当孩子们冒出天马行空的“十万个为什么”时,有这样一门课程能让他们得到彻底的餍足。中文图书馆课上,孩子们既可以享受着纯粹的阅读、沉浸在书本带来的乐趣中,又能学会对资讯的搜寻、甄选、利用,完成对各学科的学术支持,并学会学术写作规范。



筹划这门课之初,汉鼎就希望能从小为孩子建立起阅读的好习惯和自学的能力。当把闲散的阅读规划成有目标、有体系的立体阅读时,孩子们从丰富的馆藏中探寻到了个体以外的世界:“灰姑娘”故事的版本在全世界是如何辗转演变的?世界各民族所庆贺最重要的节日有什么不同?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孩子们有什么话说?科学课上一个小概念涵盖的大领域到底有多大?今人的思想观念中又埋藏着先贤们怎样的草灰蛇线?图书馆课正是全球视野、中国情怀落地生根的地方。



与此同时,诸如IB等国际课程考核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在图书馆课上也能一一得到训练。孩子们更是将图书馆课当成对各学科的学术辅助支持。例如,当小学高年级学生读过扣人心弦的儿童小说《时间的皱褶》,喜爱非常,想阅读作者的更多作品,除了向图书馆老师和Google提问,还有什么更好的做法去搜寻资料?又如,当中学生读到一则“打疫苗会引起儿童自闭症”的新闻,是把它当作谈资与同学分享,还是抱着明辨审慎的态度去查证?如何查证?更如,高中生想了解中美贸易战的现状、近因、远因、可能的后果,该到何处去搜寻资料?图书馆课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在这里,老师不再是高高站在讲台上的智者,而是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引导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刚刚闭幕的香港校际朗诵节中,汉鼎学子就跃跃欲试并捷报频传。在这届有70年历史的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校际朗诵比赛中,汉鼎书院的获奖者从500个参赛学校中脱颖而出,得奖者涵盖不同的年龄组别,从小二到中二,在不同体裁的诗歌和散文朗诵赛事里,斩获中文组别三个冠军,三个亚军,两个季军,英文组别一个亚军。



鼓励学生诵读经典作品,是汉鼎书院中文课程的一大特色。“这是其他国际课程学校不愿花时间去做的,甚至是没有魄力去想象的一件事。”余校长介绍道。



而汉鼎书院不仅将经典诵读课程化,让一至十二年级学生每周接受两节中文晨读课的“洗礼”,还专门配备了《日有所诵》、《中华经典素读本》教材,配合老师适当指导以及全方位的评估展示。孩子们从中不仅积累了语言,丰富了语感和文化底蕴,增强了语言感受的能力,同时聚精会神的诵读还能为他们定心、培养专注力。从一年级的童谣童诗,到高年级的唐诗宋词元曲、文言文,汉鼎不求学生能出口成章,而是希望在反复的吟诵、咀嚼、品味中,他们能形成强势的思维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聚精会神地诵读,或早或晚,所读所诵都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精神气质。”余校长笑言。



Latest Articles
讀國際課程=中文差?漢鼎書院:非也!
Published on
Jan 11, 2019
Chinese version only

你是否有這樣的誤解:國際課程中的中文科並不重要,反正孩子今後要去國外升讀大學,現在花那麼多時間學中文不是做無用功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通行於世界的三大國際課程體系,對於學生母國文學、語言的考核並不易。尤其是國際文憑課程大學預科項目IBDP(一鍵科普IB課程)的中文考核,既非內地高考的一考定終身,又不是光靠多讀多背就可以輕鬆PASS的,而是全方位地考評學生對於文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其次,修讀國際課程、放眼國際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文化的根本。尤其對於從小就四處漂泊、求學的孩子來說,時常在文化的夾層中難以自我定位,對自己華人或華裔身份認同的困惑尤為明顯。因此根植中國、兼具扎實的中文根基和開闊的全球視野的課程,或許更適合中國的孩子們



在一些國際學校忽視中文教學重要性的背景下,漢鼎書院從籌劃辦學伊始,就在如何避免教育不中不西、中英文半桶水的迷思中找准了的定位——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靈魂,以國際課程體系為骨架,配合中英雙語教學。



國際課程學校的『國際化』


在不少家長一味追求教育全盤西化的當下,漢鼎書院校長蘇媛說:「國際課程學校的『國際』不是體現在老師的膚色和臉孔上,而是體現在國際化的觀念和視野上。國際課程學校強調的是課程設置的國際化。」哪怕是看似與國際文憑課程(簡稱IB)、劍橋國際課程(一鍵科普劍橋國際課程)「格格不入」的中文課,老師也需要將這些國際課程的教育理念融會貫通於每一節課、每一次評估。



「值得強調的是,國際化絕對不是以犧牲自己的母語、母國文化認同為代價的,國際化的前提一定是對本國文化充分的理解、包容,才會對他者文化抱有更為開放的態度。」蘇校長說道。



在擬推行劍橋、IB課程的漢鼎書院,多元化的中文課程設置在堅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和尊重了國際化的需求。



在漢鼎,中文課程有著齊備且獨一無二的四大分支:中國語言文學、中文辯論、中文戲劇與表演、中文圖書館課。四者相輔相成,給學生提供多元而扎實的中文語言能力訓練。



中國語言文學:夯實中文基礎


漢鼎書院的中國語言文學課借鑒IB的教學方法,在幫助學生夯實中文基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教會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



漢鼎中文課程選擇的教材難度不小——一至十一年級採用內地人教版部編本教材,並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來施行。同時,為了規避內地語文教材每一章節的「點」式學習、缺乏全面的通篇認識,學校還推行整本閱讀,在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中文基礎的同時,也促使學生跳出舒適區,突破自我,自然銜接日後IBDP或是劍橋國際高中高級課程International A-Level的學習。



而十二、十三年級的中國語言文學課則嚴格按照IBDP的最高標準來實施。IB雖為國際課程,但卻提供了多達80種語言的文學課程,並為其中50個母語語種的文學課程準備了《指定作家名單》,例如蘇軾的詞選、歐陽修的散文、湯顯祖的戲劇等。學生則需在IB指定書單中,研讀數十本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以培養他們文學鑒賞的眼光以及批判性思維



漢鼎書院有不少從其他國際課程學校轉學而來的學生,中文基礎薄弱幾乎是通病。「孩子小時候沒有打下扎實的中文基礎,今後很難在中文考核中出彩。而打好基礎後,如果做不到IB提倡的對整本作品的深度研讀、通篇認識,那麼中文的學習也是片面、無法得到更進一步提升的。」漢鼎書院副校長余靜介紹道。



漢鼎的孩子們去年5月就在舉辦過多屆、高規格的中華情全國寫作比賽中奪得6個一等獎、7個二等獎、若干個三等獎,主辦方更是主動來信盛讚漢鼎作為全港唯一一所參賽學校,是本屆賽事中得獎率最高的學校,漢鼎學生的作文水平超過大多數內地省份的參賽者



中文辯論:培養批判性思維與表達的勇氣


2018-2019年度第三屆鳳凰杯香港中學生聯校普通話辯論比賽,是香港國際學校中最大型的辯論賽事。當漢鼎書院初中生一步一步擊敗香港各大知名學校的初、高中生時,恐怕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是什麼讓原本在辯論界「籍籍無名」的漢鼎書院在這次賽事中大放異彩呢?



漢鼎書院獨樹一幟地將中文辯論作為中文課程的一個分支,並由七年級開始,每週開設一節中文辯論必修課。在辯論課堂上,孩子能言善辯、才智敏捷,而他們縝密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更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想要培養孩子「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談何容易,更不要說對象還是天生就少言寡語內向的孩子。在中文辯論課堂上,老師通過偵探推理故事調動孩子的好奇心,並引導他們主動表達。老師會不斷強調讓孩子們長出「厚臉皮」,因為辯論之中的很多論點沒有對錯只有強弱之分,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去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兩個關係好的孩子發生觀點的對立時,他們很容易展開激烈的討論,內向的孩子在面對自己的好朋友時,也能找到說話的氣勢。久而久之,飽經磨煉的漢鼎小將們個個都能自如運用課堂所學,舌戰群儒。



中文戲劇與表演:散發由內而外的自信


當孩子問道「什麼是盲人」時,大多數家長一定會直接告訴孩子「就是什麼都看不見的人」,然而這種解釋可能還是會讓他一頭霧水。但如果家長回答說:「把你的眼睛閉起來,試著走出這間房。」那麼孩子就一定能切身體會到盲人的感受。



看到自己的孩子學習戲劇,很多家長會錯誤地認為這是在「不務正業」、耽誤學習,但事實上,將戲劇引入課堂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英國就將戲劇教育列入學校的正式課程;而1994年,戲劇教育更被美國第一次寫進聯邦法律,並正式納入幼兒園至高中的教育體系中,同時作為一門獨立的單科課程在中小學開設。在英美國家,家長和校方更是對學生組建戲劇社、參加戲劇活動持鼓勵態度。



作為最受漢鼎學子歡迎的課程之一,中文戲劇與表演課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釋放天性的空間,他們在這裡放下所有的膽怯和戒備,大膽演講、誇張做動作、盡情大笑,用切身體驗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甚至人生百態的理解



如今進擊的00、10後渾身都是戲,從改編文章、撰寫劇本,到排練表演,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並沉浸其中、自己給自己加戲,切身實地感受文本的意蘊、體會人物情感,同時他們語言表達和肢體表現的能力得到訓練,溝通合作能力也有了進步。而更重要的是,當每一個孩子走上台,哪怕面對一眾專業挑剔的評委時,你一定能感受到他們由內而外散發出的自信、鎮定的氣場——而這種自信心很難純粹地由老師在課堂上直接教會。



中文圖書館課:立體閱讀助力各學科學習


在漢鼎,當孩子們冒出天馬行空的「十萬個為什麼」時,有這樣一門課程能讓他們得到徹底的饜足。中文圖書館課上,孩子們既可以享受著純粹的閱讀、沉浸在書本帶來的樂趣中,又能學會對資訊的搜尋、甄選、利用,完成對各學科的學術支持,並學會學術寫作規範。



籌劃這門課之初,漢鼎就希望能從小為孩子建立起閱讀的好習慣和自學的能力。當把閒散的閱讀規劃成有目標、有體系的立體閱讀時,孩子們從豐富的館藏中探尋到了個體以外的世界:「灰姑娘」故事的版本在全世界是如何輾轉演變的?世界各民族所慶賀最重要的節日有什麼不同?諾貝爾獎獲得者對孩子們有什麼話說?科學課上一個小概念涵蓋的大領域到底有多大?今人的思想觀念中又埋藏著先賢們怎樣的草灰蛇線?圖書館課正是全球視野、中國情懷落地生根的地方。



與此同時,諸如IB等國際課程考核學生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在圖書館課上也能一一得到訓練。孩子們更是將圖書館課當成對各學科的學術輔助支持。例如,當小學高年級學生讀過扣人心弦的兒童小說《時間的皺褶》,喜愛非常,想閱讀作者的更多作品,除了向圖書館老師和Google提問,還有什麼更好的做法去搜尋資料?又如,當中學生讀到一則「打疫苗會引起兒童自閉症」的新聞,是把它當作談資與同學分享,還是抱著明辨審慎的態度去查證?如何查證?更如,高中生想瞭解中美貿易戰的現狀、近因、遠因、可能的後果,該到何處去搜尋資料?圖書館課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在這裡,老師不再是高高站在講臺上的智者,而是陪伴在他們身邊的引導者。



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剛剛閉幕的香港校際朗誦節中,漢鼎學子就躍躍欲試並捷報頻傳。在這屆有70年歷史的香港最具影響力的校際朗誦比賽中,漢鼎書院的獲獎者從500個參賽學校中脫穎而出,得獎者涵蓋不同的年齡組別,從小二到中二,在不同體裁的詩歌和散文朗誦賽事裡,斬獲中文組別三個冠軍,三個亞軍,兩個季軍,英文組別一個亞軍。



鼓勵學生誦讀經典作品,是漢鼎書院中文課程的一大特色。「這是其他國際課程學校不願花時間去做的,甚至是沒有魄力去想象的一件事。」余校長介紹道。



而漢鼎書院不僅將經典誦讀課程化,讓一至十二年級學生每週接受兩節中文晨讀課的「洗禮」,還專門配備了《日有所誦》、《中華經典素讀本》教材,配合老師適當指導以及全方位的評估展示。孩子們從中不僅積累了語言,豐富了語感和文化底蘊,增強了語言感受的能力,同時聚精會神的誦讀還能為他們定心、培養專注力。從一年級的童謠童詩,到高年級的唐詩宋詞元曲、文言文,漢鼎不求學生能出口成章,而是希望在反復的吟誦、咀嚼、品味中,他們能形成強勢的思維語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聚精會神地誦讀,或早或晚,所讀所誦都能內化成學生自己的精神氣質。」余校長笑言。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