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sc
en
最新文章
讓孩子「心中有愛,眼裡有光」
發表於
2021-03-26

在漢鼎書院,老師們一直堅持因材施教是因為我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今天推送的主人公正是這樣一位在藝術領域極具才華的孩子。

           
2018年轉學來漢鼎書院八年級的晶鈺,曾在北京上學時舉辦過兩次個人畫展,並在眾多比賽中取得過不錯的成績。最近,她又分別在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第四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和世界兒童文藝文化協會主辦的「第十屆世界兒童繪畫大賽」中,一展所長,獲得了優異獎和銅獎。

       

大大小小的獎項,必然離不開晶鈺平時的努力付出。細聊之下,晶鈺父母對於女兒興趣愛好的呵護、精神上的「富養」也著實令人動容。在他們看來,孩子不應該被刻意塑造或是嚴加管教,而是要放手引導與陪伴,讓孩子自由發展內在的「精神胚胎」。

       
Q.1 您是想讓晶鈺將書法、繪畫當成今後發展的專業去學,還是只作為興趣愛好呢?
說實話,前兩年發現晶鈺在繪畫和書法方面確實有些小天賦,從我們家長的內心深處來講,也希望她將來能夠在優秀的大學裡學習藝術專業,並從事相關的工作。但是,這兩年伴隨著她的成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她也感覺到這個世界的發展和變化是飛速的,所以我們和晶鈺對這個事情又有了新的共識,就是「不設限」。因為太遙遠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不要現在就把眼光局限起來。無論將來從事藝術方面的工作,或者她又有了新的追求,畫畫、寫字僅僅作為興趣愛好,我們都覺得挺好。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誰說一個人只能有一種職業、一個標簽?現在的斜杠青年其實已經很多了,晶鈺的書法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既是一位邏輯嚴謹的通訊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藝術造詣很深的書法老師,兩個領域都進行的風生水起,這樣的人生誰不羡慕呢?

         
Q.2 在她學習書法、繪畫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
說到收穫,我們覺得有兩點。

         
第一,就是熱愛與堅持的力量。不到四歲開始畫畫、十歲開始練習書法,每週的固定課程,風雨無阻;平日自發的練習,從未間斷。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持續的熱愛,是無法堅持到今天的。也正是這份堅持與熱愛,讓她的技能水平不斷提高,獲得了榮譽、獎項,更收穫了內心滿滿的自信。
   
這裡,特別要說一下晶鈺是從十歲才開始練習書法,算是起步比較晚的,但是因為真心熱愛,所以平日練習和思考的就比較多,加之有繪畫的基礎,就進步得特別快,練習三年便已超過很多五六歲就開始練習書法的孩子。可見,孩子們的自驅力是多麼神奇與珍貴的力量!這樣的力量會直接成為自主練習的推動力,持續堅持,遇到困難也不急躁,不氣餒,直到撥雲見日。晶鈺在學習繪畫和書法的過程中,從最初的熱愛、持續的付出、到今天小有收穫,這個過程給自己帶來了真真切切的人生體驗,可能她是懵懵懂懂的,但我相信一定對她未來的人生有所影響。
   

第二,悅己與悅人的美好。藝術技能的修習除了給自己帶來美好的體驗,晶鈺在這幾年中也感受到美好的東西是可以傳遞的。在晶鈺十歲那年舉辦的畫展中,拍賣了一幅與霧霾天氣有關、名叫《呼吸》的作品,她把拍賣所得的一萬元善款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春蕾計劃」。這個計劃是援助偏遠山區女童復學的長期公益計劃。晶鈺當時在了解這個計劃後,才知道還有那麼多因為貧窮、重男輕女的老舊思想只能輟學在家務農的女孩子,而她自己作為一個生活在衣食無憂、幸福家庭裡的女孩是何等幸福。從這次捐助後,「春蕾計劃」就深深埋入了她的心中。

           

到了香港以後,晶鈺常在一個叫做「畫世界」APP平臺上(現改名為「熊貓繪畫」)發表一些自己的作品。她也算個擁有三千多個粉絲的「小紅人」,經常會有人找她有償約字,1-1.5元一個字,她把這些收入也都捐贈給了「春蕾計劃」。
   
去年疫情最嚴重時,學校組織徵稿為武漢的醫護人員加油打氣,晶鈺也毫不猶豫的參與進來,投稿被CHINA DAILY採納,進行了報道。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歷,她也以關愛之心和微薄之力盡社會之責任。
     
今年春節,疫情原因不能回北京過年,晶鈺就寫了很多「福」字,春節前在社區裡給鄰居們送「福」,為身邊的人送去美好的祝福。
         
這些事情讓晶鈺慢慢領悟到,小小興趣愛好、一技之長是可以幫助到人的,是可以傳遞美好與幸福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藝術與公益之路都是長久之事,希望她一直心存熱愛,堅持到底!

       
Q.3 是否擔心書法、繪畫耽等誤她的學業呢?
從來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最近特別火的一本書《準備》裡面說,孩子自驅力的學習往往是有個入口的,從這個入口,可以無限擴展到很多學科與知識。我想寫字和繪畫也是,比如寫一幅書法作品,從作品的文字理解,延展到對作者這個人及生平的了解,以及所處朝代的歷史背景、發生的歷史事件,有興趣還可以再橫向、縱向做個不同領域的對比,這張知識的網可以織得很大很大。

         
最初時,晶鈺寫書法也只是簡單的做「文字的搬運工」,後來發現「搬運」的同時為什麼不順便學習一下?上個學期,語文課上學了曹操的《觀滄海》,晶鈺就有意識練習了這個作品,當時歷史課也正在學習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樣一下子把學科的知識就都串起來了,這樣的興趣愛好對學業是多大的幫助啊!
         
Q.4 晶鈺平時學習書本知識和課外活動的時間比例大概如何呢?
其實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少女來說,除了學習,確實還有很多她喜歡做的事情,像畫畫、寫字、閱讀、運動等我們家長們認為的「正經事」,當然還有刷抖音、看小紅書、聊微信、玩社區、追女團這些我們認為的「不正經的事」。

         

對於電子產品的使用我們平時還是有一定限制的,但週末會全天放開。畢竟孩子們處於這個時代,極端限制和不聞不問都不是最好的辦法,還是應該有所留白,給他們空間。而且,現在的孩子們信息的獲取渠道非常豐富,很多也成為她藝術靈感和素材積累的途經。

         
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上除了固定的上課、完成作業以及全家活動的時間,剩下的基本是晶鈺自己安排。做「正經事」還是「不正經的事」由她自己,孩子隨著長大都會有愈加完善的內在秩序感,強加干涉反而會幫倒忙。我們也相信她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是非觀念。
         
有一度她曾經迷戀於遊戲,但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我們之間也因此產生過矛盾,但是沒多久她自己就不玩了。其實孩子的成長就是試錯的過程,這中間的得與失他們自己最明白不過,最初的好奇心使然,也是孩子的特性,我們也應該給與理解。

       
Q.5 家長平時是如何鼓勵、培養她這些小愛好呢?
與其說鼓勵和培養,不如說陪伴和共同成長更加準確。在北京時,國博、故宮、中國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山水美術館、798藝術園區……是我們週末常去的地方。北京在文化藝術方面確實有著先天的優勢,達芬奇、倫勃朗、畢加索、安迪沃霍爾、大衛霍克尼、趙孟頫、齊白石、吳冠中……這些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的作品,都曾經在北京做過特展,我們因此也常有機會一飽眼福觀賞到高水準的藝術展。我們還曾連續兩個暑假到法國巴黎,在美術館、博物館一待就是一整天。每次旅遊到達一個城市,參觀美術館是必不可少的。在還沒來香港讀書時,我們每年三月都會特意從北京飛來看巴塞爾藝術展,一起感受最前沿的現代藝術。
       
平時,我除了她繪畫和書法課的接來送往,也會一起閱讀藝術類的書籍,討論藝術家以及藝術作品。在晶鈺的影響下,我也拿起了毛筆和畫筆小試牛刀。陪著晶鈺走過的這幾年,我的藝術造詣和鑒賞力也著實提高了不少呢!所以在這方面,我想真談不上鼓勵、培養,更像是兩個有共同興趣愛好的閨蜜,互相陪伴、互相鼓勵、共同成長,這樣的感覺真的很美妙!

   
如果要讓我總結一下,我認為要通過多看名家的作品來培養審美的品位,知道什麼是好的藝術、什麼是美。孩童時代能力有限,但眼光要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一定會跟上,但高級的藝術的審美需要從小培養。其次,就是要多從大自然中汲取藝術的營養,善於觀察,你會驚喜地發現,最和諧的顏色和最優美的線條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它才是最偉大的藝術家!

     
Q.6 學校在發展她個人興趣愛好方面是否有助力呢?
漢鼎書院藝術課老師的水準都很高,他們對藝術與創造力的理解也讓晶鈺受益良多。比如,晶鈺時常會引用老師說的來「教導」我:「不是藝術家同樣可以擁有富有創造力的生活,比如穿的衣服、做的飯菜,甚至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路線,很多日常的點點滴滴都是可以發揮創造力的,藝術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去理解。」
           
其次,學校對晶鈺小小的特長也給與了充分的認可,不僅僅對每次獲獎給與宣傳和報道,同時也是第一時間把各種比賽和展示的信息提供給晶鈺,讓她有更多的舞臺展現她的才華。特別是最近學校2月底的開放日,中文課的展示區有好幾幅晶鈺的書法作品,這對她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在藝術之路的追求上更增添了一份信心!還記得她那時本來打算只拿一幅作品到學校,後來選擇恐懼症不知道挑哪一幅好,索性都拿去讓老師選,結果全部都被展示出來,真是很驚喜。晶鈺說她一想到她的書法作品會被更多的老師和同學看見,就激動得不行,哈哈!她是表面上淡定低調,其實心裡早就樂開花了!

         
從我的角度來講,很感謝漢鼎書院認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自帶光芒,並盡可能提供展示的平臺和機會放大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自己看見,讓別人看見。這樣的做法,對每一個孩子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Q.7 對晶鈺未來有什麼期望呢?
其實,對我們父母來說這確實是最難回答的一個問題,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現在一定要選個角度去談的話,那就回到初心吧!

           
我們全家不遠千里從北京搬來香港,是北京的教育資源不優厚嗎?水平不高嗎?一定都不是。在北京初中階段的孩子們基本上所有的時間都被繁重的課業佔據了,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要通通讓路。我和晶鈺的爸爸還是希望能夠有一所合適的學校,在晶鈺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可由自己去掌控,自由去選擇。

           
香港和北京這兩座城市有著很多的不同,在香港會深深感受到中西方價值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會更加激烈,香港這個小世界可以看作是大世界的一個縮影,仿佛站在世界的中間,這裡可以訓練孩子用更客觀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世界,用更寬容的心態去擁抱這個世界。同時,我們更希望晶鈺能夠繼續學好中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擁有扎實的數理化學科知識和更加國際化的視野。

       
所以選擇香港、選擇漢鼎的初心,正是我們對晶鈺未來的期望——腳下有根,心中有愛,眼裡有光,同時擁有自由的靈魂;藝術可以滋養心靈,擁有藝術的技能,它能讓一個人的身心更加健康,無論順境逆境,都有在生活中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擁有藝術般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境界。

最新文章
让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发表于
2021-03-26

在汉鼎书院,老师们一直坚持因材施教是因为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今天推送的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位在艺术领域极具才华的孩子。

           

2018年转学来汉鼎书院八年级的晶钰,曾在北京上学时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并在众多比赛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最近,她又分别在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香港青少年书法大奖赛”和世界儿童文艺文化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儿童绘画大赛”中,一展所长,获得了优异奖和铜奖。

           

大大小小的奖项,必然离不开晶钰平时的努力付出。细聊之下,晶钰父母对于女儿兴趣爱好的呵护、精神上的“富养”也着实令人动容。在他们看来,孩子不应该被刻意塑造或是严加管教,而是要放手引导与陪伴,让孩子自由发展内在的“精神胚胎”。

         

Q.1 您是想让晶钰将书法、绘画当成今后发展的专业去学,还是只作为兴趣爱好呢?

说实话,前两年发现晶钰在绘画和书法方面确实有些小天赋,从我们家长的内心深处来讲,也希望她将来能够在优秀的大学里学习艺术专业,并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是,这两年伴随着她的成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她也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是飞速的,所以我们和晶钰对这个事情又有了新的共识,就是“不设限”。因为太遥远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不要现在就把眼光局限起来。无论将来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或者她又有了新的追求,画画、写字仅仅作为兴趣爱好,我们都觉得挺好。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谁说一个人只能有一种职业、一个标签?现在的斜杠青年其实已经很多了,晶钰的书法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既是一位逻辑严谨的通讯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艺术造诣很深的书法老师,两个领域都进行的风生水起,这样的人生谁不羡慕呢?

           

Q.2 在她学习书法、绘画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说到收获,我们觉得有两点。

       

第一,就是热爱与坚持的力量。不到四岁开始画画、十岁开始练习书法,每周的固定课程,风雨无阻;平日自发的练习,从未间断。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持续的热爱,是无法坚持到今天的。也正是这份坚持与热爱,让她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荣誉、奖项,更收获了内心满满的自信。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晶钰是从十岁才开始练习书法,算是起步比较晚的,但是因为真心热爱,所以平日练习和思考的就比较多,加之有绘画的基础,就进步得特别快,练习三年便已超过很多五六岁就开始练习书法的孩子。可见,孩子们的自驱力是多么神奇与珍贵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会直接成为自主练习的推动力,持续坚持,遇到困难也不急躁,不气馁,直到拨云见日。晶钰在学习绘画和书法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热爱、持续的付出、到今天小有收获,这个过程给自己带来了真真切切的人生体验,可能她是懵懵懂懂的,但我相信一定对她未来的人生有所影响。

       

第二,悦己与悦人的美好。艺术技能的修习除了给自己带来美好的体验,晶钰在这几年中也感受到美好的东西是可以传递的。在晶钰十岁那年举办的画展中,拍卖了一幅与雾霾天气有关、名叫《呼吸》的作品,她把拍卖所得的一万元善款捐赠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春蕾计划”。这个计划是援助偏远山区女童复学的长期公益计划。晶钰当时在了解这个计划后,才知道还有那么多因为贫穷、重男轻女的老旧思想只能辍学在家务农的女孩子,而她自己作为一个生活在衣食无忧、幸福家庭里的女孩是何等幸福。从这次捐助后,“春蕾计划”就深深埋入了她的心中。

         

到了香港以后,晶钰常在一个叫做“画世界”APP平台上(现改名为“熊猫绘画”)发表一些自己的作品。她也算个拥有三千多个粉丝的“小红人”,经常会有人找她有偿约字,1-1.5元一个字,她把这些收入也都捐赠给了“春蕾计划”。

           

去年疫情最严重时,学校组织征稿为武汉的医护人员加油打气,晶钰也毫不犹豫的参与进来,投稿被CHINA DAILY采纳,进行了报道。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她也以关爱之心和微薄之力尽社会之责任。

         

今年春节,疫情原因不能回北京过年,晶钰就写了很多“福”字,春节前在社区里给邻居们送“福”,为身边的人送去美好的祝福。

             

这些事情让晶钰慢慢领悟到,小小兴趣爱好、一技之长是可以帮助到人的,是可以传递美好与幸福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艺术与公益之路都是长久之事,希望她一直心存热爱,坚持到底!

         

Q.3 是否担心书法、绘画耽等误她的学业呢?

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最近特别火的一本书《准备》里面说,孩子自驱力的学习往往是有个入口的,从这个入口,可以无限扩展到很多学科与知识。我想写字和绘画也是,比如写一幅书法作品,从作品的文字理解,延展到对作者这个人及生平的了解,以及所处朝代的历史背景、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兴趣还可以再横向、纵向做个不同领域的对比,这张知识的网可以织得很大很大。

         

最初时,晶钰写书法也只是简单的做“文字的搬运工”,后来发现“搬运”的同时为什么不顺便学习一下?上个学期,语文课上学了曹操的《观沧海》,晶钰就有意识练习了这个作品,当时历史课也正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下子把学科的知识就都串起来了,这样的兴趣爱好对学业是多大的帮助啊!

         

Q.4 晶钰平时学习书本知识和课外活动的时间比例大概如何呢?

其实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少女来说,除了学习,确实还有很多她喜欢做的事情,像画画、写字、阅读、运动等我们家长们认为的“正经事”,当然还有刷抖音、看小红书、聊微信、玩社区、追女团这些我们认为的“不正经的事”。

           

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我们平时还是有一定限制的,但周末会全天放开。毕竟孩子们处于这个时代,极端限制和不闻不问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有所留白,给他们空间。而且,现在的孩子们信息的获取渠道非常丰富,很多也成为她艺术灵感和素材积累的途经。

         

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上除了固定的上课、完成作业以及全家活动的时间,剩下的基本是晶钰自己安排。做“正经事”还是“不正经的事”由她自己,孩子随着长大都会有愈加完善的内在秩序感,强加干涉反而会帮倒忙。我们也相信她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是非观念。

             

有一度她曾经迷恋于游戏,但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我们之间也因此产生过矛盾,但是没多久她自己就不玩了。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试错的过程,这中间的得与失他们自己最明白不过,最初的好奇心使然,也是孩子的特性,我们也应该给与理解。

         

Q.5 家长平时是如何鼓励、培养她这些小爱好呢?

与其说鼓励和培养,不如说陪伴和共同成长更加准确。在北京时,国博、故宫、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山水美术馆、798艺术园区……是我们周末常去的地方。北京在文化艺术方面确实有着先天的优势,达芬奇、伦勃朗、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赵孟俯、齐白石、吴冠中……这些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的作品,都曾经在北京做过特展,我们因此也常有机会一饱眼福观赏到高水准的艺术展。我们还曾连续两个暑假到法国巴黎,在美术馆、博物馆一待就是一整天。每次旅游到达一个城市,参观美术馆是必不可少的。在还没来香港读书时,我们每年三月都会特意从北京飞来看巴塞尔艺术展,一起感受最前沿的现代艺术。

       

平时,我除了她绘画和书法课的接来送往,也会一起阅读艺术类的书籍,讨论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在晶钰的影响下,我也拿起了毛笔和画笔小试牛刀。陪着晶钰走过的这几年,我的艺术造诣和鉴赏力也着实提高了不少呢!所以在这方面,我想真谈不上鼓励、培养,更像是两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闺蜜,互相陪伴、互相鼓励、共同成长,这样的感觉真的很美妙!

               

如果要让我总结一下,我认为要通过多看名家的作品来培养审美的品位,知道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美。孩童时代能力有限,但眼光要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一定会跟上,但高级的艺术的审美需要从小培养。其次,就是要多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的营养,善于观察,你会惊喜地发现,最和谐的颜色和最优美的线条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它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Q.6 学校在发展她个人兴趣爱好方面是否有助力呢?

汉鼎书院艺术课老师的水准都很高,他们对艺术与创造力的理解也让晶钰受益良多。比如,晶钰时常会引用老师说的来“教导”我:“不是艺术家同样可以拥有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比如穿的衣服、做的饭菜,甚至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线,很多日常的点点滴滴都是可以发挥创造力的,艺术需要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

             

其次,学校对晶钰小小的特长也给与了充分的认可,不仅仅对每次获奖给与宣传和报道,同时也是第一时间把各种比赛和展示的信息提供给晶钰,让她有更多的舞台展现她的才华。特别是最近学校2月底的开放日,中文课的展示区有好几幅晶钰的书法作品,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在艺术之路的追求上更增添了一份信心!还记得她那时本来打算只拿一幅作品到学校,后来选择恐惧症不知道挑哪一幅好,索性都拿去让老师选,结果全部都被展示出来,真是很惊喜。晶钰说她一想到她的书法作品会被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看见,就激动得不行,哈哈!她是表面上淡定低调,其实心里早就乐开花了!

         

从我的角度来讲,很感谢汉鼎书院认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自带光芒,并尽可能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自己看见,让别人看见。这样的做法,对每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Q.7 对晶钰未来有什么期望呢?

其实,对我们父母来说这确实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因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在一定要选个角度去谈的话,那就回到初心吧!

       

我们全家不远千里从北京搬来香港,是北京的教育资源不优厚吗?水平不高吗?一定都不是。在北京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被繁重的课业占据了,所有的兴趣爱好都要通通让路。我和晶钰的爸爸还是希望能够有一所合适的学校,在晶钰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由自己去掌控,自由去选择。

           

香港和北京这两座城市有着很多的不同,在香港会深深感受到中西方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会更加激烈,香港这个小世界可以看作是大世界的一个缩影,仿佛站在世界的中间,这里可以训练孩子用更客观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用更宽容的心态去拥抱这个世界。同时,我们更希望晶钰能够继续学好中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扎实的数理化学科知识和更加国际化的视野。

                 

所以选择香港、选择汉鼎的初心,正是我们对晶钰未来的期望——脚下有根,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同时拥有自由的灵魂;艺术可以滋养心灵,拥有艺术的技能,它能让一个人的身心更加健康,无论顺境逆境,都有在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拥有艺术般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境界。

Latest Articles
讓孩子「心中有愛,眼裡有光」
Published on
Mar 26, 2021
Chinese version only

在漢鼎書院,老師們一直堅持因材施教是因為我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今天推送的主人公正是這樣一位在藝術領域極具才華的孩子。

           
2018年轉學來漢鼎書院八年級的晶鈺,曾在北京上學時舉辦過兩次個人畫展,並在眾多比賽中取得過不錯的成績。最近,她又分別在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第四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和世界兒童文藝文化協會主辦的「第十屆世界兒童繪畫大賽」中,一展所長,獲得了優異獎和銅獎。

       

大大小小的獎項,必然離不開晶鈺平時的努力付出。細聊之下,晶鈺父母對於女兒興趣愛好的呵護、精神上的「富養」也著實令人動容。在他們看來,孩子不應該被刻意塑造或是嚴加管教,而是要放手引導與陪伴,讓孩子自由發展內在的「精神胚胎」。

       
Q.1 您是想讓晶鈺將書法、繪畫當成今後發展的專業去學,還是只作為興趣愛好呢?
說實話,前兩年發現晶鈺在繪畫和書法方面確實有些小天賦,從我們家長的內心深處來講,也希望她將來能夠在優秀的大學裡學習藝術專業,並從事相關的工作。但是,這兩年伴隨著她的成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她也感覺到這個世界的發展和變化是飛速的,所以我們和晶鈺對這個事情又有了新的共識,就是「不設限」。因為太遙遠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不要現在就把眼光局限起來。無論將來從事藝術方面的工作,或者她又有了新的追求,畫畫、寫字僅僅作為興趣愛好,我們都覺得挺好。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誰說一個人只能有一種職業、一個標簽?現在的斜杠青年其實已經很多了,晶鈺的書法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既是一位邏輯嚴謹的通訊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藝術造詣很深的書法老師,兩個領域都進行的風生水起,這樣的人生誰不羡慕呢?

         
Q.2 在她學習書法、繪畫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
說到收穫,我們覺得有兩點。

         
第一,就是熱愛與堅持的力量。不到四歲開始畫畫、十歲開始練習書法,每週的固定課程,風雨無阻;平日自發的練習,從未間斷。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持續的熱愛,是無法堅持到今天的。也正是這份堅持與熱愛,讓她的技能水平不斷提高,獲得了榮譽、獎項,更收穫了內心滿滿的自信。
   
這裡,特別要說一下晶鈺是從十歲才開始練習書法,算是起步比較晚的,但是因為真心熱愛,所以平日練習和思考的就比較多,加之有繪畫的基礎,就進步得特別快,練習三年便已超過很多五六歲就開始練習書法的孩子。可見,孩子們的自驅力是多麼神奇與珍貴的力量!這樣的力量會直接成為自主練習的推動力,持續堅持,遇到困難也不急躁,不氣餒,直到撥雲見日。晶鈺在學習繪畫和書法的過程中,從最初的熱愛、持續的付出、到今天小有收穫,這個過程給自己帶來了真真切切的人生體驗,可能她是懵懵懂懂的,但我相信一定對她未來的人生有所影響。
   

第二,悅己與悅人的美好。藝術技能的修習除了給自己帶來美好的體驗,晶鈺在這幾年中也感受到美好的東西是可以傳遞的。在晶鈺十歲那年舉辦的畫展中,拍賣了一幅與霧霾天氣有關、名叫《呼吸》的作品,她把拍賣所得的一萬元善款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春蕾計劃」。這個計劃是援助偏遠山區女童復學的長期公益計劃。晶鈺當時在了解這個計劃後,才知道還有那麼多因為貧窮、重男輕女的老舊思想只能輟學在家務農的女孩子,而她自己作為一個生活在衣食無憂、幸福家庭裡的女孩是何等幸福。從這次捐助後,「春蕾計劃」就深深埋入了她的心中。

           

到了香港以後,晶鈺常在一個叫做「畫世界」APP平臺上(現改名為「熊貓繪畫」)發表一些自己的作品。她也算個擁有三千多個粉絲的「小紅人」,經常會有人找她有償約字,1-1.5元一個字,她把這些收入也都捐贈給了「春蕾計劃」。
   
去年疫情最嚴重時,學校組織徵稿為武漢的醫護人員加油打氣,晶鈺也毫不猶豫的參與進來,投稿被CHINA DAILY採納,進行了報道。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歷,她也以關愛之心和微薄之力盡社會之責任。
     
今年春節,疫情原因不能回北京過年,晶鈺就寫了很多「福」字,春節前在社區裡給鄰居們送「福」,為身邊的人送去美好的祝福。
         
這些事情讓晶鈺慢慢領悟到,小小興趣愛好、一技之長是可以幫助到人的,是可以傳遞美好與幸福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藝術與公益之路都是長久之事,希望她一直心存熱愛,堅持到底!

       
Q.3 是否擔心書法、繪畫耽等誤她的學業呢?
從來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最近特別火的一本書《準備》裡面說,孩子自驅力的學習往往是有個入口的,從這個入口,可以無限擴展到很多學科與知識。我想寫字和繪畫也是,比如寫一幅書法作品,從作品的文字理解,延展到對作者這個人及生平的了解,以及所處朝代的歷史背景、發生的歷史事件,有興趣還可以再橫向、縱向做個不同領域的對比,這張知識的網可以織得很大很大。

         
最初時,晶鈺寫書法也只是簡單的做「文字的搬運工」,後來發現「搬運」的同時為什麼不順便學習一下?上個學期,語文課上學了曹操的《觀滄海》,晶鈺就有意識練習了這個作品,當時歷史課也正在學習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樣一下子把學科的知識就都串起來了,這樣的興趣愛好對學業是多大的幫助啊!
         
Q.4 晶鈺平時學習書本知識和課外活動的時間比例大概如何呢?
其實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少女來說,除了學習,確實還有很多她喜歡做的事情,像畫畫、寫字、閱讀、運動等我們家長們認為的「正經事」,當然還有刷抖音、看小紅書、聊微信、玩社區、追女團這些我們認為的「不正經的事」。

         

對於電子產品的使用我們平時還是有一定限制的,但週末會全天放開。畢竟孩子們處於這個時代,極端限制和不聞不問都不是最好的辦法,還是應該有所留白,給他們空間。而且,現在的孩子們信息的獲取渠道非常豐富,很多也成為她藝術靈感和素材積累的途經。

         
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上除了固定的上課、完成作業以及全家活動的時間,剩下的基本是晶鈺自己安排。做「正經事」還是「不正經的事」由她自己,孩子隨著長大都會有愈加完善的內在秩序感,強加干涉反而會幫倒忙。我們也相信她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是非觀念。
         
有一度她曾經迷戀於遊戲,但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我們之間也因此產生過矛盾,但是沒多久她自己就不玩了。其實孩子的成長就是試錯的過程,這中間的得與失他們自己最明白不過,最初的好奇心使然,也是孩子的特性,我們也應該給與理解。

       
Q.5 家長平時是如何鼓勵、培養她這些小愛好呢?
與其說鼓勵和培養,不如說陪伴和共同成長更加準確。在北京時,國博、故宮、中國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山水美術館、798藝術園區……是我們週末常去的地方。北京在文化藝術方面確實有著先天的優勢,達芬奇、倫勃朗、畢加索、安迪沃霍爾、大衛霍克尼、趙孟頫、齊白石、吳冠中……這些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的作品,都曾經在北京做過特展,我們因此也常有機會一飽眼福觀賞到高水準的藝術展。我們還曾連續兩個暑假到法國巴黎,在美術館、博物館一待就是一整天。每次旅遊到達一個城市,參觀美術館是必不可少的。在還沒來香港讀書時,我們每年三月都會特意從北京飛來看巴塞爾藝術展,一起感受最前沿的現代藝術。
       
平時,我除了她繪畫和書法課的接來送往,也會一起閱讀藝術類的書籍,討論藝術家以及藝術作品。在晶鈺的影響下,我也拿起了毛筆和畫筆小試牛刀。陪著晶鈺走過的這幾年,我的藝術造詣和鑒賞力也著實提高了不少呢!所以在這方面,我想真談不上鼓勵、培養,更像是兩個有共同興趣愛好的閨蜜,互相陪伴、互相鼓勵、共同成長,這樣的感覺真的很美妙!

   
如果要讓我總結一下,我認為要通過多看名家的作品來培養審美的品位,知道什麼是好的藝術、什麼是美。孩童時代能力有限,但眼光要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一定會跟上,但高級的藝術的審美需要從小培養。其次,就是要多從大自然中汲取藝術的營養,善於觀察,你會驚喜地發現,最和諧的顏色和最優美的線條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它才是最偉大的藝術家!

     
Q.6 學校在發展她個人興趣愛好方面是否有助力呢?
漢鼎書院藝術課老師的水準都很高,他們對藝術與創造力的理解也讓晶鈺受益良多。比如,晶鈺時常會引用老師說的來「教導」我:「不是藝術家同樣可以擁有富有創造力的生活,比如穿的衣服、做的飯菜,甚至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路線,很多日常的點點滴滴都是可以發揮創造力的,藝術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去理解。」
           
其次,學校對晶鈺小小的特長也給與了充分的認可,不僅僅對每次獲獎給與宣傳和報道,同時也是第一時間把各種比賽和展示的信息提供給晶鈺,讓她有更多的舞臺展現她的才華。特別是最近學校2月底的開放日,中文課的展示區有好幾幅晶鈺的書法作品,這對她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在藝術之路的追求上更增添了一份信心!還記得她那時本來打算只拿一幅作品到學校,後來選擇恐懼症不知道挑哪一幅好,索性都拿去讓老師選,結果全部都被展示出來,真是很驚喜。晶鈺說她一想到她的書法作品會被更多的老師和同學看見,就激動得不行,哈哈!她是表面上淡定低調,其實心裡早就樂開花了!

         
從我的角度來講,很感謝漢鼎書院認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自帶光芒,並盡可能提供展示的平臺和機會放大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自己看見,讓別人看見。這樣的做法,對每一個孩子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Q.7 對晶鈺未來有什麼期望呢?
其實,對我們父母來說這確實是最難回答的一個問題,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現在一定要選個角度去談的話,那就回到初心吧!

           
我們全家不遠千里從北京搬來香港,是北京的教育資源不優厚嗎?水平不高嗎?一定都不是。在北京初中階段的孩子們基本上所有的時間都被繁重的課業佔據了,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要通通讓路。我和晶鈺的爸爸還是希望能夠有一所合適的學校,在晶鈺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可由自己去掌控,自由去選擇。

           
香港和北京這兩座城市有著很多的不同,在香港會深深感受到中西方價值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會更加激烈,香港這個小世界可以看作是大世界的一個縮影,仿佛站在世界的中間,這裡可以訓練孩子用更客觀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世界,用更寬容的心態去擁抱這個世界。同時,我們更希望晶鈺能夠繼續學好中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擁有扎實的數理化學科知識和更加國際化的視野。

       
所以選擇香港、選擇漢鼎的初心,正是我們對晶鈺未來的期望——腳下有根,心中有愛,眼裡有光,同時擁有自由的靈魂;藝術可以滋養心靈,擁有藝術的技能,它能讓一個人的身心更加健康,無論順境逆境,都有在生活中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擁有藝術般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境界。

Sorry,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We've noticed you're currently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IE.
We really recommend you update your browser.